心理學認為,媽媽在孩子撫養的道路上,從事無巨細的照顧者到逐漸退出的引導者,直指目送孩子遠行,而真心祝福。
母親心理上保持從容,孩子心理就多了一份淡定。
81歲的張少華,仍然活躍在熒幕上,塑造了深入人心的丑娘角色,生活中也是一位讓人唏噓的母親。
號稱最貴女演員的張少華,到底掙了多少錢,吃瓜群眾不清楚,但是她把掙來的錢都用來幫兒子還貸的消息卻不時刷屏,自己和老伴卻一直蝸居在40平的小房子里。
且不論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但只看類似信息總能刷屏的背后,折射的吃瓜群眾的心理。
第一,張少華無我的奉獻讓人感佩。
81歲,從事演繹工作67年,掙得金錢無數,卻都用來供養兒子。自己含辛茹苦,省吃儉用。真真是把母親的美德發揚光大的典范。
第二,張少華對兒子的溺愛讓人扼腕。
張少華只是一味的對兒子付出,卻沒有考慮過,兒子早已成人,甚至年過半百,早該獨立自主,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了。可是,她似乎忘了這一點。在她眼里,在她心理,兒子還是那個懷抱中的嬰兒,需要她無微不至的照顧。
第三,其子安然接受母親的辛苦錢,大不孝。
80多歲的老娘還在拼命掙錢,兒子卻安然接受。這心得有多大,才能理所當然的接受,無動于衷的享受?!
張少華母子的關系狀態從側面反應了很多家庭的現實。
所謂啃老,不過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所謂不孝,不過是一個圣母一個巨嬰。
所謂母子,不過是一個病態一個變態。
80歲不代表就在心理上成熟了,功成名就不代表就有能力處理好親子關系和家庭關系。
心理上不成長不成熟,沉迷于圣母情結,自欺欺人地活著,也不給兒孫成長的機會,這不是愛,是在殘忍的扼殺子孫的生命力!
對張少華掙錢幫兒子還貸,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