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有一愛花的朋友,十幾歲就認識了,家里的院子里種滿了花,常常剪取至辦公室里,一年四季到處都是花。我戲稱他為“花仙子”“花妖”。
? ? ? ? ? 春有水仙臘梅,夏有芍藥玫瑰,秋季是怒放的三角梅,有一株桂花樹在今年開的滿滿的,看了視頻才知道古人說擠著開花的樣子,像極了“杏花枝頭春意鬧”,一個“鬧”字,真切用的好。
? ? ? ? ? ? 他有時候家里的花太多,送給周邊的人也送不完,要我去取,我覺得我這樣的滿臉胡須的粗人真的不配拿著花走在市井大街,鮮花放在男人的辦公室好像也不協調。再三感謝,就算了。
? ? ? ? ? 朋友知道我喜歡菊花,發來了蘇州菊展的美圖,估摸著希望去看看,或是想寫點什么東西吧。但確實江郎才盡,又或是沒有什么心情和狀態,就從前幾年的QQ空間里翻出來了一篇日志舊作,轉給他看,聊勝于無。
? ? ? ? ? 他也是平時喜歡寫點游記和隨筆的人,有一篇紀念母親的憶文在“美篇”上閱讀上萬人了,點擊量還是蠻大的。?
? ? ? ? ? 希望看見他的關于菊展的文章。
? ? ? ? ? ?
? ? ? ? ? 又是一年訪菊時。
? ? ? ? ? 菊花對于中國人而言,不同于其他花種的,文化的符號特別強烈,也是須得到了中年,半通了生死,才能夠覺知的好,好在厚好在重。少年是不能懂的。
? ? ? ? ? 喜歡中國古典文化的人,讀過關于菊花的幾篇詩和文章,走了一些路,遇見了幾個人,才能聞見它的香,是一種清冷的有質地的香,不像同季開放的桂花那樣濃烈,菊花的香氣是能夠始終追著人不放的,仿佛慵懶秋陽下,伸出的一只小手,無意中扯住了你的衣袂,而后久久沾衣不去。
? ? ? ? ? 前年冬天,我在揚州,晚上在國慶路跟朋友喝完小酒出來,天正好下起了微雪,路上時不時有很急的車駛過,我們站在路燈下大聲寒暄,忽然看到路邊的一叢菊花。真好看啊,我好像從來沒發現,雪花映襯菊花可以那樣美。原來菊花真的可以開放到冬季。那種感覺很陰柔也很溫和,喧鬧的酒氣瞬間平和下來。于是就想起以前看一個臺灣人寫的菊花的文章,呼呼的涌了起來,口中卻不能背出一句完整的精彩的話來,只好跺跺腳。還是陶淵明好,“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簡單,少年讀書如吃書,消化在歲月里,融入血脈里了。
? ? ? ? ? 回想我跟菊花最親近的時候,好像是十五六年前,待在玉帶園六樓的那段日子里,秋天的街頭巷尾全是菊花,茶葉店里也都在賣杭白菊等,那種泡著泡著就會變綠的杭白菊,就像我那個歧義叢生、曖昧難辨的青春時代,現在回想真是懵懂又廉價。懶懶的,還能偷閑讀讀《笑傲江湖》。
? ? ? ? ? 記得陪著一個小資朋友看BBC版的《傲慢與偏見》,不怎么看,就喜歡邊看邊聊,里面有個美女失戀了,于是就苦悶地待在園子里做園藝,鏡頭閃過之處,她剪的是松果菊,也是菊科的。
? ? ? ? 我縣城東邊鎮子里被拆掉的,老家院子里好像就有,年年都顯得沒精打采的。難得碰到一朵完滿可愛的。可是,松果菊是無論外形如何伶俐,卻藏不住一股澀澀的冷香氣,就像一個看似熱鬧的人,深藏了一顆陰戚戚的苦心。
? ? ? ? ? 然后就是上中學時,喜歡秦觀的“山抹微云 天黏衰草”,喜歡他的“任是無情也動人”。不過,他寫桃花、梨花、梅花等落英繽紛的多,好像沒看見有菊花的詩詞,有點遺憾。還有解花語這個事,卻不是他能勝任的,清朝的李漁倒是可以的,他喜歡研究生活和藝術。先是男人喜歡他,后來男人女人都喜歡他。我有一回看他的《閑情偶寄》,其中之一說:“~~而菊花之美,則全在人工,從春到秋,花工勞瘁萬端,才能補齊天工之不足,獲得最終的花事豐盈”。唔,可真是又怪又有趣的見地。可惜像十郎這等集詩情、生活于一身的妙人,卻是個男人。
? ? ? ? ? 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每天到單位的路上是有一段郊區,就能常常看見一簇簇瘦小的雛菊,所以總是提早出門,慢慢的騎著自行車去上班。有時候,一個人跑到縣城公園里看菊,最常見到的是仙客來、一串紅、三角梅和萬壽菊,一個人到處轉悠轉悠,覺得聊得來的人真是少之又少,就偽裝成一個文藝青年。
? ? ? ? ? ? 在我們高郵,菊花開得異常繁盛的景象很難見到,揚州人喜歡在國慶節前,堆壘在文昌閣周圍,路過時聞見,散發出的苦香氣一陣陣的,用一個個小花盆擺成一片片黃燦燦紅彤彤的色塊,雜著其他如三角梅之類的花卉,仿佛被裹挾進了秋天的夕陽,背景著斜暉晚照的黑白紅色的明朝萬歷年的文昌閣。有空暇時間,或公事處理等待的耐心里,就坐在萬福商城門口鐵靠背木板椅子上,愣愣的看,仿佛要把一杯咖啡穿越了過去,倒是不會厭倦了,只是恨自己心小,看得久了,我會覺得,那個端坐于鬧區中央被當成汽車轉盤環繞的大閣子,慢慢也有了某種禪坐似的意思,只要看著,就覺得這日光,這人世,這思境,都變得悠遠起來。
? ? ? ? ? 菊若是有夢魂,是敦煌壁畫的長長的飛天線條,是魏晉南北朝里走出來的青裙素腰,是河邊浣紗的陽春水里的素手,以芊細之姿,藏身于市井巷陌,有一種需要隔了歲月去看的溫和之美,那種美,是李清照式的,是董小宛般的,是哪怕過著波瀾詭譎的日子,也不失一道道顛沛流離的車轍里的細沙般的溫柔,仿佛專門為了什么而來。
? ? ? ? 聞菊香,才知有在水一方,遠遠近近;
? ? ? ? 品菊茶,才知有庭院樓臺,深深淺淺;?
? ? ? ? 這也難怪,自古文人都愛菊,合著就是歲月的風骨,世事盡管如刀如砧,蹂躪著自尊,但偏偏又存了許多細細柔柔,能夠敦厚地陪著你同甘共苦,你落寞也好,你風光也罷,菊花反正都襯得起。正如沈從文先生所說:我要傍著你,方不致于難過。
? ? ? ? ? 沈先生喜歡桃花溪水,峭崖黑巖的。
? ? ? ? ? 湘西也是好風光。不會沒有菊。
? ? ? ? ? 看菊,有時候不需要懂,也是可以的,喜歡看菊的人,最好穿一件白色的衣服,清爽極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