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道Thinking map之前,我只知道思維導圖,甚至連他的英文名都一度不甚確定。
跟了BMC一階的課程之后,我對THinking map和MInd map有了概念,但僅僅是概念。
跟了BMC二階之后,這才清晰的知道啥是腦圖啥是思維導圖,他們的異同是啥。更贊的是,大腦先生將腦圖的類型和全腦思維的特質聯系起來,幫我們更直觀了解各種腦圖類型和思維導圖的關聯。(這張圖真的很贊,忍不住放上來)。
圖片發自簡書App
而我從二階課上收獲的更多的是,腦圖的應用幫我明確了一個觀念“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先前畫思維導圖,因為需要全局把控,整體布局,又想顏色漂亮,中心圖像美觀突出,這種種想法限制了我,遲遲不敢下筆去畫。而腦圖則大大突破了我的限制性思維,讓我能夠放開手腳,想畫就畫。
實際操作中也是,T型圖給我帶來雙向思維,能更辯證的看問題,所看到的點也會更全面。
圖片發自簡書App
復合流程圖則能幫助我從原因到結果進行串聯分析。
圖片發自簡書App
概念腦范疇內的圓圈圖,三圈圖,氣泡圖看起來簡簡單單,卻能幫人理清概念,明確主題。而這圓圈圖,對畫畫的技巧要求幾乎為零。
圖片發自簡書App
還有雙氣泡圖的對比功能,橋形圖的類比和連接思維,維恩圖的求同尊異和突破功能,都讓人眼前一亮。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維恩圖
歸屬結構性腦圖類的,擅長分類的樹型圖,展現局部和整體的環抱圖,結構穩固的金字塔圖,也顯示了他們的魅力。馬斯洛需求理論,學習金字塔,WWH模型,個個都是對生活學習起很好幫助的工具。
跟隨了兩階課程,學習了理論,更養成了“想畫就畫”隨心而畫的習慣和勇氣,從聽課筆記到工作需要,我相信,越用越好用。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工作中的應用
學習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