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拳拳系形成于清初到清代中期的廣東,福建沿海一帶。因閩粵一帶的人體型較為瘦小,力氣也相對弱些,因此特別重視下盤的穩(wěn)定性,講究步法的靈活多變,上肢動作綿密迅疾,有時下肢不動,拳掌可連續(xù)擊出數(shù)次,講究貼身靠打,多出短拳,充分發(fā)揮“一寸短,一寸險”的優(yōu)勢。
南拳在武俠傳奇小說和影視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比如福建南少林,傳說中是一個反清的大本營,清兵火燒南少林,洪熙官來到廣州,隱居在大佛寺,與佛緣和尚共開武館;
又如方世玉,為廣東“少林十虎”第二人(第一人為洪熙官),其母苗翠花是少林五老中的苗顯之女,有一代女俠之稱。
晚清南拳又出現(xiàn)了“廣東十虎”,其中的第三位鐵橋三,第五位蘇乞兒,也是許多武俠文化作品中的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