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復雜,世事多變,常常使人無所適從。簡單的生活,精致的感受,是人們夢寐以求,孜孜向往的。如何從繁雜中剝絲抽繭,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呢?下面就讓我們從一個背小小的包包開始說起吧。
1.背小包的生活方式##
曾幾何時,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出差旅游,為了以備萬一,將旅行包塞的滿滿登登的,生怕落下必備的物品。旅完游直到回到家中,往往發現有很多物品背了一路,帶了一路,結果連用都沒用,實屬多余。那么如何能夠更好的提升效率,使大包變小包,有計劃有步驟的讓裝入包包中的物品變得精簡呢?
首先我們要及時清空,將已經用過且沒用的物品丟掉,比如看過的電影票、無意間放入的宣傳單、衣服標簽、記過的名片等等,只要是用過且沒用的都要清空,放入回收站粉碎。其次,要提前計劃。計劃是行動的前提,好的計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了清楚明了不落項,用一張紙列出所需物品及注意事項,同時要將第二天的情景在腦海中提前放映一遍電影,你就是導演、攝影師加編劇和演員,認真負責的本色出演。這樣,提前計劃好要比臨時抱佛腳要強的多得多。比如,外出參加會議,資料是否齊全,舉辦方都會準備瓶裝礦泉水,因此沒要將隨身攜帶礦泉水放入包中。會議資料認為有用的,可用手機照下來,大可不必隨身攜帶等等。
最后,舍棄低頻的物品。包中要存放必要且常用的物品即可,例如雨傘、墨鏡、藥瓶、宣傳資料等不常用低頻的都可舍棄。實在必須攜帶時,可準備一個大包和一個小包。乘車上飛機小包放大包里,到達目的地后,大包放賓館,小包隨身帶。輕松樂悠悠,衣食無煩惱。---你看多好!
2.背小包的消費理念##
“小包哲學”就是要摒棄可有可無的東西,只保留必要(必須且重要)的東西。不要把更多的精力耗費在“不得不做的事”上,而忽略了“真正想做的事”。在《極簡生活》一書中提出,
不舍得扔,換個角度就是抓著過去不放。常有人擔心丟棄物品就是變相拋棄自己的價值。殊不知它們帶來的經驗與回憶,早已成為我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經驗和回憶都到手了,夫復何求啊?
人生要懂得取舍,負重前行,只會越走越累。要將有限的精力,投入到能夠給我們帶來幸福感、成就感和獲得感上面。精簡吧朋友們,每天的工作、生活、人情交往已經占據了并消費了我們的時間與精力。試問,你對未來感到焦慮么?那么,為什么不從做好當下,腳踏實地的做我們“真正想做的事”,未來一定會已最好的狀態呈現在你的面前。
3.背小包的人生態度##
不要過多的往小包里塞東西了,你以為就是你以為么?
事情是可以分成兩種的,一種是“只有自己能做的”,一種是“別人也可以做的”。
別把自己逼得太累太苦,為了成為別人眼中的強人,拼命付出,渴望回報。時常擔憂,心神不寧。這難道就是你想要的生活么?地球離了誰,宇宙離了誰都是一樣轉的。明白了這個道理,請拋棄掉那些無意義的擔心與焦慮,集中精力去做應該做的事情,在工作中與同事共同分擔,在生活中與家人共同分享。
人生的小包里放著大大的智慧,繼續深入的探究下去,你會發現大大的機遇與幸福。讓我們以小見大,相互學習,精簡生活,把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