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太陽最近的地方——我在三亞的日子【2】》

離太陽最近的地方

——我在三亞的日子【2】

六點多,寫完當天發生的故事,我就在陽臺上聽鳥叫聲。不知道有多久沒有聽過鳥叫了,也不知道多久沒有看到那氤氳的景色了,也不知道有多久沒有呼吸到不一樣的空氣了……

換了衣服,準備把這個酒店走走。室友韓校長聽說我要出去,于是也起床一道去看看。我們倆便感受這離太陽最近的溫度。

圖片發自:塵一粒

1

出了房間,我與韓校長只是隨意的走。路過草坪,頒獎典禮的舞臺正在緊張有序的施工。穿過游泳池,我們倆討論起游泳。韓校長去年開始學游泳,目前還沒有學會。而我呢不能說是會游泳,只能說會鳧水。不過我對游泳池不敢興趣,因為前面就是一片汪洋的大海。當看到海浪迎面打來之時,我只有一種要撲下去之感。我與韓校長脫下鞋襪,像個孩子一樣奔向沙灘,踏著海浪,撿拾貝殼。

我與韓校長聊起自己當年還沒有畢業之時,我們學校旁邊有個平天湖,有好多人在游泳。我本來是與同學騎著環湖的,可是那翻涌的水浪似乎在向我招手,我實在忍不住她對我的誘惑。我顧不得三七二十一,就想滿足此刻的想法——下水。我脫了衣服就跳進了水里,眼鏡還被水浪打掉了,幸運的事我亂摸一通又摸了上來。水深,浪大,同學的勸告,我才依依不舍的上了岸。那種浪打在身的感覺真舒服!我和韓校長也想感受這海浪打在身上的感覺,只可惜我倆始終沒下海。

這一天,我去了海邊四次。晚上八點多,我還踩在沙灘上,聽海浪聲聲。回房間的路上,我實在忍受不了水的誘惑,于是便在登記處領了條毛巾,在游泳池玩了會。泳池的水太平了,沒什么意思。只是多少年沒有了下水的經歷,鳧水都快忘了。接下來的這幾天,我要把水性拾起來!

圖片發自:塵一粒

2

今天上午主要是化妝拍照和量衣裁體,這是我第二次化妝,第一次是前一段時間外甥女拿我的臉“做實驗”。量衣裁體是基金會的贊助商依倫服飾,為每位鄉村教師私人訂制的正裝。據鄭老師透露,馬校長的衣服也是他們定制的。除了上午這兩件事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下午的大合唱排練了,由俞璐老師給我們上音樂課。據鄭老師說,俞老師曾指揮過愛樂樂團。我盡管不知道愛樂樂團,但可以肯定俞璐老師是多么的優秀。

圖片發自:塵一粒

下午兩點,我們在酒店大堂集合,然后乘車到三亞中瑞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在該學院的大廳里進行合唱的排練。《讓世界充滿愛》,這是一支被改編了的曲子,跟著錄音小樣我們各自已經練習了一個多月。盡管自己練習了那么久,還是唱不出來,除了能背誦歌詞。三點十分,俞老師出現在大廳里,身體胖胖的,個子高高的,人很和藹,看著就舒服。

這支改編后的曲子,演唱不是從正拍開始的,而是在正拍之后的半拍。這樣子,最容易出現的就是搶拍。果不其然,無論俞老師怎么講解,怎么指導,我們還是搶了一次又一次。(我們指的是大部分老師,獲獎教師中有懂音樂的。)后來,俞老師讓我們在開唱之前加一個“嗯”字,當我們把“嗯”字嗯完,再開始唱詞,這樣子就完全跟上節奏了。我們從“嗯”又練習到心里默“嗯”,成功的拿下了這個曲子。

俞老師說,他從來沒有指揮過一百個優秀鄉村教師的經歷,我們何償又不是從沒沒有被音樂家指揮過。“我們一起,創造了中國第一支優秀鄉村教師合唱團!”俞老師說,“有機會帶大家到中央音樂戲劇學院去感受一下。”我們情不自禁地尖叫起來!本來大合唱的排練從下午兩點一直安排到晚上九點,我們五點多就提前磨合好了。隨后,俞老師又給我們談了談音樂,證明我們每一個人都并非不是五音不全的。俞老師的話:“節奏是音樂的生命力!”“音樂永遠在尋找理性與感性之間的平衡!”“大家對音樂要相處,長時間的相處,音樂是有生命的、是有溫度的。”我聲聲在耳。

圖片發自:塵一粒

3

俞老師的音樂課堂,給我自己的教學也帶來了點滴思考。

俞老師說,他是個急性子,但他一直都在耐心地指導著我們,即使我們錯了一次又一次。每一次我們取得一點點的進步,他的大拇指、鼓掌、一聲“對!很好,老師們太棒了!”便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說實話,我的快樂不是來自他的鼓勵,而是我慢慢能感受到這支曲子的力量,以及自己慢慢能唱出這支曲子的快樂。學習,不僅僅需要外在的鼓勵,而重要的是領略到“知識,這一偉大事物”本身的魅力。

俞老師為了克服我們搶拍的“硬骨頭”,前前后后變換了好幾種教學方法。他先是教我們識譜,后來發現行不通,我們幾乎沒有幾個人識譜。然后他開始啟用“第二套訓練方案”,給我們講解、也進行了示范,但效果依舊不理想。俞老師說了一遍又一遍“不急!不急!老師們,我們不急!”這話仿佛在安慰我們,又似乎在安慰他自己。最后俞老師又交給我們一種方法,就是先喊一聲“嗯”再唱,這一“劑”藥對了我們的“癥”,老師們剛“喝下去”,“病痛”的效果立刻就減輕了,繼續“服用”了幾副,我們搶拍的“病”就被治好了。我以一個學困生的角色來聽這節課,我以一名老師的角色來思考這堂客。在教室里,也許會存在“五音不全”的人,但他真的是“五音不全”嗎?會不會是我們教師沒有足夠多的“藥方”來“醫治”眼前的這個“病人”呢?去年有幸跟著王曉春老師學習“案例診療”,我們老師應該建設屬于自己的“藥鋪”,當有人“生病”的時候,我們要“開出藥方”、懂得所使用的“劑量”!正如俞老師的這節課,我們“患”有“搶拍病”,俞老師嘗試著給我們“開了三個方子”,我們的“病”就治好了!

我們遇到的困難往往不止一個,但我們克服困難得一個一個的來,而且要分清楚難易程度、主次之間。俞老師先是帶著我們克服了搶拍的“硬骨頭”,然后是男女之間的合音部分,最后是最后一句。就這樣,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解決,就如同要去很遠很遠的地方,總是要從腳下開始,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還有就是激情與投入。當看到俞老師震顫的手臂和身體,似乎充滿了要迸發而出的力量,我就忍不住提高嗓門。當看到俞老師興奮的從椅子上一下子跳下來,那激情感染了每一個人。還有俞老師跟著旋律低頭、揮手,是如此的專注。就如同他所說的音樂是有生命的,他似乎與之已經融為一體,仿佛整個大廳里只有他一個人!無論做任何事,都需要釋放生命的激情,都需要投入理性的專注,在感性與理性之間尋求平衡。

2018年1月21日? 08:58

圖片發自:塵一粒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借一句,人生如果不犯錯誤,鉛筆又何須橡皮擦。 思念在心里,荒蕪的長滿了草,癢的人摸不到,不知不覺就繁華茂盛了起來,...
    十六村閱讀 640評論 0 1
  • 這篇文章早在2014年秋季就寫了,是我在桂林理工大學時我們莫老師讓我寫的,可以算是我正式寫作的啟發點,也是我...
    tommy寫作閱讀 712評論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