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知道弗蘭克很忙,所以不希望耽誤你的時間,請直接忽略我的文章。
二
弗蘭克的《自己不努力的人不值得被幫助》,這篇文章題目很犀利,內容更犀利。
弗蘭克是從他人的角度寫,什么樣的人不值得幫。
我不認識很多人,只能從自身的角度寫:自己不努力,不值得被幫助。
問題來了:什么才叫努力?
自嗨、偽努力、自我感動、無效學習、低效率陷進……
一系列詞語的轟擊,讓很多人都不敢再說自己很努力,也讓人群覺得迷茫:什么才叫努力?
我是個無名小卒,對這個問題沒有發言權,只有權威人士才能定義各種各樣的詞語。
三
下面這段話,是弗蘭克的原文,我原文抄錄下來:
一個成年人,都幾十歲了,腳踏實地一點,千萬不要天真的想當然。
好好把自己生活過好,不要成為社會的負擔,不要給朋友造成負擔,不要給人群發,這就是你最好的貢獻。
當然,如果,如果你有余力,你要做善事,請用正確的方式,找到靠譜的組織和協會,運用商業的力量,運用群體的力量。
用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不要不自量力,做一些幼稚的事情,到頭來埋怨人性,埋怨別人不幫你。
看到這段話,的確很揪心。
我幾乎沒抱怨過生活,也不是天性樂觀,就是覺得通過自己的努力現在的生活過得還不錯。
雖然物質條件艱苦了些,但是精神世界異常豐富。
我從來不群發、不盲目點贊、不造成信息騷擾;
對別人的問題和困惑,盡可能幫人解答;
時常提醒自己傳遞正能量,痛苦的時候自己大哭一場,然后繼續學習;
不敢放縱、自律生活、保持健康、主動學習。
我努力做一個“好學生”,但總感覺自己“很失敗”:沒錢、沒高薪工作、沒交際圈、沒人脈。
我總是安慰自己,這些以后都會有的,現在應該專注眼前的學習。一個人的縮居生活,總得找到正能量的光。
還好,我沒有給別人產生負擔。
三
我很努力,但我不值得幫。
大一休學一年,一個人去廣州打工,為了尋找未來的方向。
大二用生活費加借錢學日語、學舞蹈、學網球,想學自己喜歡的東西。
大三學韓語、學瑜伽、窮游、讀書,想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大四學法語、學跆拳道、兩上華山頂、學新媒體,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畢業后,辭職學托福,想申請美國的大學,自己存學費,蝸居在上海郊區。
我學過很多東西,現在大多都忘記了,除了一些好習慣保存下來。
我不值得幫,因為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
連夢想都不清楚的人,真的不值得幫助!
但是,一個學生想要沖破階層固化,身邊有沒有一個良好的環境,靠著自己“想要變得更好”的這樣的信念克制自己、遠離墮落,難道不應該鼓勵嗎?
請不要盲目評價他人的生活!對世界溫和一點,對自己好一點。
五
一個人要懂得去做正確的事,并且要有能力去判斷什么是正確的事。
這是弗蘭克的原話,初看真的是極其有道理,但是細想又覺得悲哀:
對于一個心智還未成熟的人,判斷力總會有缺失;
而現在的知識市場體系龐大、魚龍混雜,每個人都想提出與眾不同的概念占領市場,導致“學習者”們暈頭轉向。
人人都在談論“獨立思考的能力”,獨立思考之后呢?
很少有人能夠不顧大眾潮流,堅持自己的道路,更何況如今的互聯網時代?
我在網絡上見過很多“焦慮”的人,他們本可以悠閑的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
當然,從積極的一面看待弗蘭克的這句話:
目標管理,學會甄選選擇;精力管理,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六
笑,全世界便與你同笑;
哭,你便獨自哭——張愛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