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重構生態價值

無論是朝氣蓬勃的消費互聯網時代,還是方興未艾的產業互聯網,入局者無不談生態,似乎不談生態就不合時宜、跟不上潮流了。就連最近筆者調研的靈活用工領域,雖然行業荊棘叢生、政策不明朗,但是各路玩家也都懷揣著構建生態的愿景,摩肩接踵。

那么到底什么是生態?其原本定義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下生存和發展的狀態,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習性。簡單的說,就是一切生物的生存狀態,以及它們之間和它與環境之間環環相扣的關系。在這些復雜的“連接”關系下,只有維持各種元素之間的平衡狀態,營造可循環發展的增長環境,才能稱之為生態,才能期許生態產生的附加價值。

比如我們一直口碑載道的小米生態商業,其實就是以用戶為中心的一個產品思維,圍繞用戶進行生活方式和消費場景的相關性延伸,無論是供應商提供的還是聯合開發的,這些產品有機整合和互聯互通,即構建了一個生態。在這個生態下,明天能長出什么產品,就連小米也難以想象。反回來,這就像生物界的生態圈一樣,物種之間通過雜交、嫁接等方式,產生出的怎樣的新事物?都是充滿想象的、未知的。

所以,生態一時成為了所有互聯網產品必有屬性,如果沒有生態的設計思維就意味著失去了“連接”能力,從而喪失與各種技術的融合,逐漸也就被淘汰。但是,“連接”如何重構生態價值?這是各行各業,以及各個技術領域都在思考的問題。

一、“連接”促使技術融合

概覽任一行業或者賽道,從各個相關領域切入的玩家,都會形成一個多層級、碎片化的前期狀態,他們憑借自己資源和技術優勢,或相互合作、或互為競爭,但終極都會通過“連接”,產生一個清晰的、獨立的生態模式,因為這是其賴以生存、持久發展的道路。比如AIoT(智能物聯網)這個綜合性市場,入局者大致可分為四類:以阿里云、金山云等為代表的云計算公司、以科大訊飛、曠視科技等為代表的AI公司、以天聞數媒、佳都科技等為代表的SI公司,以及小米這樣的IoT公司,他們無不在向上或向下“連接”,構建生態,完善自己的技術和業務解決方案。

根據各公司的戰略布局,不難發現,云計算類的公司,是向上聚合ISV(獨立開發商)、IoT,向下連接SI;AI公司通過窄技術連接大應用;SI公司則聚焦打通設備和系統應用;IoT公司的連接量最為龐大,致力于萬物互聯。他們要么是攜帶新的生產要素入場,要么是對人工智能技術具有前沿性研究,再要么是貼近用戶、了解用戶需求,如此方能找到自己的定位,是“連接”還是“被連接”的方式體現價值。

當然,“被連接”不一定就是小企業、很被動。我們一貫的思維都是小的獨立開發商,通過ISV模式被賦能到別人的生態平臺,從而享受別人生態的人口紅利。其實換個角度而言,被集成有時候會發揮更大價值。比如阿里云,只做最擅長的云和數據智能技術環節,始終堅持自身被集成,使之成為合作伙伴技術的一部分,從而把AIoT有關的數據智能技術賦能到各行各業。

另外,連接不僅僅局限于自己的生態圈,也不僅僅局限于自己產品和技術。小米為什么敢稱自己萬象互聯?是因為他們通過聚合生態,實現了跨品類的連接。比如和金山云合作,金山云AIoT平臺可支持4000余種IoT設備的接入和管理,通過與小米IoT平臺、小愛同學的深度合作,能實現米家設備和第三方設備的跨品類聯動,使小米智能硬件、第三方智能硬件甚至傳統家電都能夠自然流暢地通過小愛同學進行交互和控制。

二、“連接”打破傳統桎梏

談及連接,我們都會想起路。一條路,從無到有、從陸地到海洋、從天空到太空,始終都在為人們彼此的連接而生。無論是貫通東西的絲綢之路,還是跨越大洋彼岸的航海之路,以及網羅天下、無處不在的網路,都在創造各種各樣的“連接”。以“連接”形成物理空間的道路,讓我們的距離只在轉瞬之間,讓我們的足跡留痕宇宙之上。以“連接”構建的賽博空間網路,也正在悄無聲息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經濟形態。

賽博空間的路不僅體現在通信網絡,在電子商務、跨境匯款等領域也體現的淋漓盡致。基于區塊鏈技術,電商讓“一物一碼”“全程追溯”成為我們的最基礎服務設施,并且無限度地拉近了國度的距離,讓跨境匯款也實現秒級到賬。除此之外,根據BATJ在自有業務領域的探索情況,區塊鏈還將逐步延伸至信用保險、電子醫療、電子發票等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場景。

當然,以上場景的應用探索,也將是區塊鏈產業角逐的主要體現,只有憑借自己的技術團隊優勢或業務場景資源,打造出爆款應用才能在百花齊放的發展階段脫穎而出。這也說明了,真正能夠通過“連接”的本質,實實在在地打破傳統的限制,為我們的生活增色添彩,才能成為最終贏家。

提起區塊鏈技術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你或許會想到Facebook發布的Libra coin,它以 “連接”了30億用戶的社交網絡,以及“連接”分散的銀行存款、投資機構等一籃子低風險資產做儲備的穩定幣,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加密貨幣,為數十億人提供了金融基礎設施服務。但即便如此,我們仍然對其泄漏用戶隱私而不齒。尤其是近期特朗普賬號被禁言一事,再次掀起了DID(去中心化身份)的討論熱潮。那么,如何便攜驗證我們的身份?如何賦予我們的“自我主權”?如何方便交換可驗證數字證書?如何有效保護個人身份信息隱私?等等疑問也逐漸成為了高度“連接”關系網絡的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本身也是在推動連接背后的生態價值。

三、“連接”改變了數據

連接不僅產生了路,也在改變著路。不管是物理層面的路,還是賽博空間的路。

物理層面的路是連接的介質,賽博空間的數據則是相互連接的紐帶。在實踐中,我們打通一條條數據的同時,它本身也在發生著變化。

我們都知道,車聯網產業涉及汽車、電子、信息通信、交通運輸和交通管理等多個行業,具備很強的產業帶動和社會影響力等特點。但要想打通各個要素之間的有效聯系和信息交互,就必須借助C-V2X(蜂窩車聯網技術)連接“人-車-路-云”,促進信息通信技術在跨行業領域的應用,推動汽車、交通等傳統產業之間的協同發展。

隨著消費互聯網的升級以及C-V2X技術的產業化成熟,“人-車-路-云”全方位網絡連接,汽車不再是簡單的出行工具,而是可以提供出行、生活、娛樂、辦公等服務的智能載體。此時,“數據”也會變成一種新燃料,不斷驅動車聯網新應用和服務。這些數據涵蓋了人-車-路互聯和外部跨界的數據,既跨越了產品研發、制造和使用環節,也貫穿了企業、產業和生態鏈。

四、“連接”協同產業鏈

消費互聯網的蓬勃發展離不開人與人的“連接”,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基礎依然離不開市場主體的“連接”。這也是當前B2B產業互聯網領域所提倡并希望達成的理念,因為只有互為“連接”的企業用戶,才能顛覆傳統ERP軟件,打破信息孤島,讓數據像資金一樣流轉,讓協同超越時間和空間的禁錮,促進產業鏈轉型升級。

在這種環境下,如何構建連接?從哪些場景開始連接?連接哪些元素?借用什么連接器?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諸如企業微信、釘釘等通過企業內部的OA開始,前程無憂、獵聘等從人力供應鏈切入,浪潮、用友等從ERP系統著手,Salesforce、紛享銷客等從聚焦CRM系統,迅聯云、百望等則從財務供應鏈切入……

無論是先開渠還是后修河,亦或是先連人后連企業,其根本目的都是構建一個數據互聯、協同互通的關系網絡。比如筆者熟知的迅聯云,致力于發票數字化及協同的弱關聯,構建一個個強連接的供應鏈網絡,當達到一定數量,這些供應鏈網絡發生交織或者跨級協同時,就產生了一個開放的、可擴展式的智慧供應鏈網絡。他們稱之謂星云系,也就是企業級的生態網絡。在這樣的生態網絡上,我們可以盡情地發揮想象!

無論是物聯網構建的“萬物互聯”,還是區塊鏈搭建的“信任體系”,甚至是云計算創建的“協同網絡”,其應用基礎還是以“連接”形成的數字網路,其價值根本仍是以人為中心。因為,數字既源自于人的活動,也利用于人的價值創造。明白了這個道理,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數字化轉型是“以人為本”了。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久違的晴天,家長會。 家長大會開好到教室時,離放學已經沒多少時間了。班主任說已經安排了三個家長分享經驗。 放學鈴聲...
    飄雪兒5閱讀 7,550評論 16 22
  • 今天感恩節哎,感謝一直在我身邊的親朋好友。感恩相遇!感恩不離不棄。 中午開了第一次的黨會,身份的轉變要...
    迷月閃星情閱讀 10,602評論 0 11
  • 可愛進取,孤獨成精。努力飛翔,天堂翱翔。戰爭美好,孤獨進取。膽大飛翔,成就輝煌。努力進取,遙望,和諧家園。可愛游走...
    趙原野閱讀 2,760評論 1 1
  • 在妖界我有個名頭叫胡百曉,無論是何事,只要找到胡百曉即可有解決的辦法。因為是只狐貍大家以訛傳訛叫我“傾城百曉”,...
    貓九0110閱讀 3,311評論 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