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的悲哀

前幾天我在知乎上看到有人問:26歲的女朋友因為沒吃到一種蛋糕哭了,正常嗎?我覺得原來那個男朋友想得到的回答是“不正常”,而我開始也覺得這個女朋友莫名其妙。但出乎意料的是,評論里大多數都是為女孩解釋。然后我看到一個評論"那種一直期待吃到蛋糕,甚至在腦海里已經想到了吃到第一口的感覺,中間夾心是芒果味的,要先從上面的黃桃開始吃,蛋糕邊上薄薄的杏仁片又脆又香,已經用意念吃了一整個蛋糕,美劇都備好了,舍不得現在看啊,就等蛋糕回來,一邊吃一邊看。就抱著這樣的心情等等等,然后沒有蛋糕。委屈死了好么,不是非得矯情哭啊,是真的太遺憾了,下意識就哭了。"

我突然想起,其實生活中有太多這樣的事了。有時候在腦海里想好一大堆罵人的話,想象對方反駁時應該回什么話,看TA被說的啞口無言的樣子。但真正到了吵架的時候,想好的話總是卡在嘴邊,一句也想不起來。所以每次和別人吵完架,都會很后悔,為什么當時沒有講出來呢?

去年中考題,考的是馬德的《尋找》,里面有道題說:父母明明都在家里,為什么作者卻說“只剩下氣喘吁吁的我”。當那個男孩在漫山遍野的黑暗中尋找丟失的騾子時,心里充滿了驚恐。他急需父母的安慰,但他害怕地回到家里時,父親告訴他,"你說騾子啊,它早自個兒回來了,飯在炕上,你去吃吧。"就是一種空落落的心情,已經想好了對父母哭訴的話語,想好了他們安慰的神情,只是一切都沒有發生。

后來,我讀到了張愛玲的《愛》,一篇很短的小散文,依舊充滿了悲劇的色彩。

這是真的。

有個村莊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許多人來做媒,但都沒有說成。那年她不過十五六歲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門口,手扶著桃樹。她記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對門住的年輕人,同她見過面,可是從來沒有打過招呼的,他走了過來。離得不遠,站定了,輕輕的說了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她沒有說什么,他也沒有再說什么,站了一會,各自走開了。

就這樣就完了。

后來這女人被親眷拐了,賣到他鄉外縣去作妾,又幾次三番地被轉賣,經過無數的驚險的風波,老了的時候她還記得從前那一回事,常常說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門口的桃樹下,那年青人。

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

這本來可以發展成一篇震撼人心的愛情故事,男孩和女孩互相愛慕,順理成章地結了婚。他們按照故事情節結婚生子。如果,真是這樣,女孩之后的命運是否會被改寫。只是一切的設想都沒有按照想象發展下去。本可以濃墨重彩,卻被一筆帶過。

"噢,你也在這里嗎?"讀到最后一句,我在幾十個人的課堂上悄悄哭了起來。千萬年,千萬人里遇見了你,多么珍貴的一瞬間。本應該濃墨重彩的發展下去,卻只是在命運交錯的一瞬間說了一句"噢,你也在這里嗎?"

我只是在那一剎那想起了一個人,聽說他喜歡我很久了。在一個青春期初心萌動的季節,能得一個人喜歡,是如此榮幸的一件事。班里同學每天愛做的一件事,就是調侃我倆的緋聞。他們說,如果你們倆在一起了,以后結婚一定不要收我的份子錢啊。后來,他被高中提前錄取,所有人都對我說,你一定要考上那所學校,你一定要和他在一起。我也曾幻想過,如果真的要談戀愛,那么他也是可以的吧。但是我知道,即使我與他再次相見,我也一定不會如何,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所有的結局一定是錯過。所以當我讀到這句話是,我想起的就是他。無論如何的驚天動地,生活終究不是電視劇,狗血的劇情不會落在我的頭上,最后會如很多事情一樣,不了了之。

人生就是這樣荒謬。很多時候,悲劇就是這樣而來的。人們總是將事物想象得無比美好,最令人失望的,不是美好事物被摧毀, 而是發展到最美好時,被戛然而止。就像小時候聽媽媽講海的女兒的故事,我總是不停地問還有呢還有呢。即使當小美人魚最后一刻化為泡沫時,我仍不敢相信的問,然后呢。

有人說,希望越大失望越大。這是對的。生活本就處處充滿悲劇,突如其來的反差,就像引而不發的弓箭,吊足了人的胃口,只是沒有意料中的結果。


后記

上課的時候真的感觸很深,果然沒能寫出這種感覺。人生處處都是遺憾,那么就這樣吧。


我突然很不知羞恥的覺得,我的文風跟張愛玲有點像呢/捂臉/。(雖然這篇一點都不像)每次寫的絮絮叨叨的文章,都會被人說寫的好。讀了幾篇她的散文,發現她也是這樣絮絮叨叨的文筆,有很多很多的細節,藏在不經意間,細細讀就會有很深的感悟。張愛玲的確是個傳奇的女子,看來我要開始讀她的小說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最近不需工作,起居不再需要按時準點,早上睜開眼睛不需急著起床,起床前打開手機瀏覽一番,成了我新近養成的習慣。 瀏覽...
    魏昊霖閱讀 483評論 18 22
  • 目錄前言一、用戶成長體系的意義二、如何設計用戶成長體系1、設計原則1)從用戶角度出發2)經驗體系的分離3)體系應該...
    鳶飛雨霽閱讀 6,893評論 0 6
  • 月如鏡,影朦朧,孤星北望大江流。 塵埃漫漫怎知路,烏云凄凄妄藏頭。 東北望鄉何處有,南風吹月散圓周。 顛沛欲窮千里...
    66Joker99閱讀 427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