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一半是冰雪覆蓋的格陵蘭島,一半是維蘇威火山,中間甚少有脈脈的溫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題記
有一類人,生而有創業的基因,他們有狼一樣的血液,羊一樣的耐心,經得起風里的長嘯,抵得住落潮時的孤寂。或許,我就是有創業基因的一個人吧。盡管有著失敗的經歷,卻還在升維思考著。
喬布斯的成功源自他偉大的熱情、持續的熱情。創業的idea通常就是我們的瞬間靈感,重要的是我們要審時度勢、善于捕捉。身為年輕人通常就是“牟足干勁、力爭上游”,可“生活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們會失敗,我們懼怕失敗,或許失敗真沒有我們想的那樣可怕,可怕的是停滯于失敗,懼怕失敗而不敢向前。于是,“激情”就顯得美好。換個角度,從失敗中學習,拿出“欲上青天攬明月”的豪情壯志去創造一個全新的景象。
創業單有“激情”作伴是孤獨的。“理論指導實踐”的真理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巴玉浩在ppt領域創造出的“互聯網+教育”的模式,更讓我堅信了“1萬個小時理論”并非是空穴來風,它有其實質性作用。一個人想在某一領域達到極致,往往需要1萬個小時的積累。巴就是閱讀了大量的ppt書籍,細細琢磨,努力讓自己成為ppt領域的高手,然后獲取更好的機會,大顯身手、大放光彩。
當然,社會上的各種成功學、激勵論稂莠不齊,我們要善于用智慧的頭腦、犀利的眼光去甄別稂莠。只有方向對了,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如果方向錯了,那就是賠多賠少的問題了。理論的聲音來自哪里?不妨就來一點中國古典的東西吧。要做事,先學做人。從《菜根譚》中看人生;從《老子》中學素養;從《周易》中學變通;從《孫子兵法》中學詭道。古典是經過時間淘洗過的,從中吸取精華,為我們所用,在創業中為發揚中華文化獻力有何不可呢?古老的人文情懷,不僅給我們心靈上的滋養,更是為我們創業增添氤氳。“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莫道弱質不解語,仙肌玉骨蘊水靈”。如此空靈多情的句子,無不給我們的創業帶去絲絲靈感。
有古典的東西,我們的在創業中的身影也略顯寂寞。我們還得做有心人,做個好學的人。“聰明人沒有一個不讀書”,換個說法“創業成功的人頭腦里都是真真的荷槍實彈啊”。“眾籌”、“營銷”被他們運用到了淋漓盡致;“信息”、“渠道”為他們添磚加瓦;給他們的“點子”繪聲繪色。是人文素養造就了他們的靈感,給他們以“情調+格調”發現別人不曾在意的細節,并努力實踐著。
如果你手里只有錘子,你眼里就會是釘子。在這個知識大整合的新時代,我們不僅要注重資源的整合,還要發現這是一場人類思維的良性競爭。創業只是這場戰爭的一種外顯。一個走路只看路的人,雖然不會摔跤,但也是有極大的可能是會走錯路的。在創新經濟時代的浪潮下,思維角度的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身為新時代大學生的我們應該是一眼看學習,一眼看社會的。只有雙管齊下,才不會在新時代的浪潮中手足無措。
古老的人文情懷賦予我們創業的靈感,有心人是會善加以運用積極迎合新時代的浪潮的。“天下大事,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即使不做新時代的弄潮兒,也要迎著勢頭去沖一下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