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Future

1. 無網

從結繩,狼煙開始,活字印刷之后到書信往來,從電報到固定和移動電話,人類信息傳遞的效率(速度和內容)在逐漸的升級。同時,從算盤到電腦,從286到586,DOS到Windows,運算效率也在不斷的升級。但直到互聯網誕生前夜,信息效率和運算效率還處在兩條互不相干的平行線上。

2. 互聯網

56K、128K、寬帶、光纖……互聯網時代(包括現在)是運算效率和信息傳遞效率同時增加的時代。這時我們把運算效率遠大于信息傳遞效率的設備稱之為“電腦”。因運算效率的提升速度遠大于信息傳遞,電腦作為這個時代的主導數字設備。而直到“云”概念的初步浮現,標志著一個信息傳遞效率的一個階段性成就,但距離真正的“質變”還沒有到。

電話、BP機、傳真機、商務通、模擬信號手機、數字信號手機。。。這種信息傳遞效率大于運算效率的數字設備,被稱之為“電話”。同時,這些設備是呈現功能單一,產品專業化的趨勢。

這時人機之間主要交互的方式是:人——電話——人。人——解碼器——機器——網絡——機器——解碼器——人。解碼器包括:鍵盤、鼠標、顯示器等外設。

設備的實體解碼器(手機的實體鍵盤等等)作為主體,也標志著此時主導的是硬件廠家,摩托諾基亞等。

3.移動互聯網

智能手機、移動電腦、更大的智能手機、更小的平板電腦。。。信息傳遞的效率(網速)已經基本滿足普通人對運算效率(硬件)的要求了。打開文件的速度之快,人們已經感覺不到文件是在自己的手里還是在云上(iCloud和亞馬遜的云服務等)。

這時設備開始融合,就像喬布斯發布會上,“瀏覽器,音樂播放器,手機”。

這時人機交互是:人——解碼器——機——機——解碼器——人
設備解碼器轉為虛擬(虛擬鍵盤等),主導的是交互廠家,蘋果google這樣的公司

4.物聯網

智能家居、3D打印、無人汽車、智慧的地球…… 真實的世界將逐步接入網絡。

此時的難度最大,因為是對以往地球億萬年歷史的底層改造,耗時最長。這個工作是由IBM和亞馬遜這樣的公司完成。因為他們占有了服務器端的資源,IBM這樣的服務公司升級著大量的智能系統,而亞馬遜目前為止構建的物流和云服務基礎設施也將未來占據重要的位置。但這樣的改造門檻高,耗時長。

5.人聯網

穿戴式設備、3D頭盔、kincent、3D投影控制、Siri…… 因網速提升迅速,支撐人聯網時代與物聯網同時演進,但核心完成仍屬于下一階段。這些工作簡單,迅速,交互由蘋果google微軟這樣的“軟件”公司共同完成。

這個時代的標志是:自此之前,都是機器把自己“解體”,分離出“解碼器”(鍵盤、鼠標、音箱、顯示器、計算機語言)來“解碼”人類的“思想”輸入和輸出。在穿戴設備出現之后,標志著,人類開始“改變”自己,通過原本屬于自己的“解碼器”(眼鏡、手表、服裝、鞋帽、人類的語言)來“解碼”云端(信息)的輸入和輸出。這在本質上有區別的。現在看來,智能眼鏡和鍵盤沒有什么本質區別,那么未來的智能隱形眼鏡呢?智能眼球呢?所以前面那句應該更強烈一點是 人類在“解體”自身的器官或者就是自身,并把它們變成“解碼器”,眼,手,口(Siri),鼻。

《無間道》 黃警司:“植入體內的要不要?”

6.腦聯網 - 以下均為杜撰,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第一個植入腦部的設備就是那個時代的iphone,第一個dream store就是腦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也是matrix的雛形。

新產品占領市場過程要比現在移動互聯網占據市場的速度更快,接入腦部的方式也不會像駭客帝國那么蒸汽朋克(加油管插后腦勺),應該是更無痛更輕松的設備,直接可以更高效的方式接入網絡。與人,與物直接互聯。

雖然在倫理道德方面引起了巨大的爭議(人造人、基因改造、知識共享等),這樣植入腦部設備一度還引起了各國的法規禁止,但無法阻擋在黑市的流行,隨著接入者越來越多,大量知識的共享和信息傳遞,已經遠遠超出了政府封堵的速度。政府第一次向公司妥協,實際也為后來的沖突埋下了隱患。

隨后Dream Store興起。如果說腦聯網設備打破了兩個界限:1是人與人之間溝通效率的界限。2是人與物種之間溝通的界限(有限的方式)。那么D Store直接打破了真實與虛擬的界限。

這個Store除了售賣知識類內容之外(事實上因為腦聯網的關系,知識已經不那么重要了,你“知道”就意味著我“知道”),重點是虛擬夢境,是各種各樣不同的Matrix。每個人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和別人一起分享一個夢境。

各個公司之間開始了類似現在App生態的競爭。此時信息效率幾乎達到極致。真實與虛擬的界限已經非常模糊。虛擬夢境吞噬真實世界的速度之快令人無法想象。幾乎轉眼之間,真實世界淪為“現實荒漠”(墨菲斯語)。

戰爭陰云一觸即發。真實世界的統治者政府與虛擬世界的統治者公司之間,產生了巨大的利益沖突。虛擬世界統治了絕大多數的人民,而政府依然控制著足以毀滅虛擬世界核心服務器的能力。雙方都有毀滅對方的方法。但這場戰爭注定不會開始。

因為一個員工沉溺與虛擬世界時,工作的失誤,誘發了一系列早就存在的生態危機。因為虛擬世界公司無需對真實世界的環境負責,(甚至他們希望真實環境越惡劣就對虛擬世界的推廣更加有利),這些生態隱患幾乎是早就埋下的。終于這個無名小卒放上了最后一根稻草。

真實世界生態系統徹底毀滅。所有服務器迅速轉入地底。人類消亡大半,剩下來的全部躲到虛擬世界中。

紅藥丸還是藍藥丸,已經成了無法選擇的問題。

7.網

虛擬世界成熟。但依然遵從市場規律。虛擬世界有三個,一大兩小。最大的是相當于現在的“ios”,天使之城,設計精美,健康且安全,但虛擬物價高,生活節奏平穩且缺乏變化。其次是“安卓”,哥譚市,混亂,廉價,隨意,危險和“WP”,非常小,價值觀特殊,抵抗人群和一部分有神秘人物隱身于此。現實世界的地上廢墟與地下大量核心服務器由亞馬遜和IBM這樣在很久以前就改造地球的公司共同統治,他們與虛擬世界的統治者們達成共識,互不侵犯。

終于有一天,像電影中尼奧和史密斯互換思想一樣,思想=信息,人與物之間的
界限也被徹底打破了。

人類繁殖變成信息繼承。

一切變為信息流。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