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一,有了手機之后加了父母微信。偶爾聊天不亦樂乎。后來,QQ推出了語音紅包,就和父母建了個群一起玩。
不料,今天媽媽跟我說:原來你的空間是給自己的媽媽設限制的。我一愣,被發現了。
對我們這個年代的人來說,QQ才是我們真正的社交工具(帶著作為90后的莫名驕傲)。里面的東西有些不適合讓父母看到。除了偶爾的一句mmp,重點是評論里的一些東西實在讓我父母難以接受。例如,我跟朋友的評論里有很多“呸,老男人”“呵,老女人”……這些其實在我看來并沒什么,但是我媽媽在這些方面十分傳統,想來不能接受。
于是,我對我媽媽說,你加著我微信就得了唄,這是我當時能想到的最俏皮的話了。過了一會兒,媽媽說,你隨便吧,我就是瞎操心。當時正在上數分課,瞬間淚目。
可是,我還是沒有開放空間。我對她說,我的空間里全是素顏照,是僅自己可見。
我心里萬分愧疚,我就憑借在網絡世界里比她更熟悉從容來欺騙她,或者是憑借她的假裝相信吧,我想。
她是那種在我不想說的時候會假裝不知道的人,比如當時早戀,比如我偷著玩電腦……
我看著我媽媽那句話,忽然覺得仿佛看見了我媽媽無助的樣子。我越來越大了,我媽媽越來越遠離了我的世界。我并不是想遠離我媽媽,我也沒有任何看不起她。但是,我明白我媽媽不能理解我這個年齡的人的說話方式,我也不想去改變她。可惜,我與這個世界的交流方式就是如此,我也無能為力難以改變。
可能,這就是我這個年齡的人,這個時代的人的一種悲哀。不禁想到以后,我也會被這個時代甩在身后,我也會不懂當今潮流,我也會跟不上我的子女。可能到時候,我也只好說一句是我瞎操心吧。
很多人都懷念從前的車馬很慢,很多人都很同情和敬佩盧慕貞的一個“可”字。其實,兩個人的愛情真能跨過鴻溝嗎?當兩人差距大的時候,一個跟不上另一個的時候,勢必要有一個人付出或者犧牲。《大魚》里有一句歌詞,怕你離我而去,更怕你永遠停留在這里。
別用愛綁架別人,我是認同這句話的。但是,這僅僅是因為我們是愛人,是可以選擇的愛人。當這個人是我媽媽的時候,情況完全不同。我不能選擇我的母親,但是就算可以,我還是會選她。真的,我愛她。
很矯情來說,我很無奈,我屏蔽了我的父母。我看到他們發來的消息,我很心酸,很心疼。仿佛銅墻鐵壁的水泥建筑越多,人心底里最深處就越軟。
我家在河北,學校在哈爾濱。幾天前返校,19個小時的硬座。
從前理想就是離鄉。
返校的路上,父母送我到火車站。我安檢的時候,回頭看見媽媽貼著安檢的玻璃,笑著看著我。
我也笑了笑,一回頭,淚流兩行。可能跟人老多情相似吧,隨著年齡增長,我越來越容易哭。看劇哭,分別哭,重逢哭……仿佛如果不哭一下就不夠尊重這件事一樣。
朱自清的父愛是橘子,我的母愛應該就是臥鋪吧。母親一再叮囑我上車先問有沒有臥鋪,硬臥軟臥都可以,一定不能硬座這么久……這些些許許點點滴滴,其實都在我心里。
媽媽,對不起,我空間屏蔽了你。我讓你在朋友圈里看著你想看見的我。
我錯了,可是我還是不得不繼續錯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