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在課堂上察言觀色
20161028
察言觀色,源自《論語·顏淵》:“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察是詳審的意思,這個詞的意思是觀察別人的說話或臉色,多指揣摸別人的心意。
突然想起這個詞,是因為今天發生的一件事。
上午大課間由于下雨沒法跑步,孩子們就有了三十分鐘左右的休息時間。第三節是語文課,走去教室,看到兩三個男孩子還在教室外站著,看見我就走進了教室,其中,有林同學。看到林,想起林這次考試的語文分數,不由皺起了眉頭。那時,上課鈴就要響了。進班提醒大家,不要打了上課鈴或看見老師才進教室,至少要提前一分鐘作上課準備。林低下頭,半趴在桌上,我想,是不是林覺得我是在批評他而心里難過?可我只是一句話提醒而已啊。
這節課我們要共同完成《朝花夕拾》的練習題目。兩道題分析結束,我踱到林的身邊,看到林還在看第一頁,我們討論的早已經是第二頁的問題了。
心里的不滿霍霍燃燒起來:好你個林啊,這一次抽考只考了五十多分,偏科如此嚴重,現在還不聽課,怎么會有進步?閱讀基礎很差,上課還不能跟著老師細讀,閱讀能力怎么提升?每周從幾十里外的家趕到這里上學,為什么還不能珍惜?
“新仇舊恨”一起涌上心頭,我拿起林的導讀題,幫他翻頁,同時批評了他一句,同時也愣住了——導讀題的紙頁上,赫然出現了兩滴淚痕,圓圓的,濕濕的。他的臉上,也有淚珠!
這孩子遇到什么事情了吧?不然一個男孩不會流淚的,我很想問,但是現在正上課;我不該批評他的,但是批評的話已經收不回來了。我從他身邊走過去,繼續與孩子們討論。
聽見了紙被揉作一團的聲音,我回頭看,林的導讀題不見了——哼,你這是以此表達對我批評的不滿嗎?挑戰老師的權威?
沖動之下,回到他身邊,要他展開導讀題,他沒有行動;再說一句,他還是沒有行動。好吧,我承認我太沖動了,讓我和他都陷入了尷尬的境地。
好,這節課你就只聽吧。我對他輕輕地說了一句,化解了這份尷尬。
這時候老師不放低姿態,等著讓自己難堪么?我才不要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說得好聽,剛才干嘛呢?太不能控制情緒啦,心里真的好后悔好后悔啊)
下課了,想起開始的故事,我已經到教室外了,讓坐在門口的陽叫林出來,去我的住處,我要好好問問他為什么哭。
回到住室,沒見林過來,難道林還在生我的氣?他上課前為什么哭?心情這么難受在班里上課,自然無心聽課,碰上了沒控制住情緒的我,林一定感覺今天糟糕透了。
反思我自己吧,一開始沒有發現林的情緒異常,所以幫林翻開導讀題時送上了一句批評,這無疑是雪上加霜,招致林的反感。我居然還要林展開揉作一團的導讀題,這不是讓師生彼此難堪么?幸好最終理智戰勝了沖動,沒有產生更大的師生沖突。我對林的情緒,也不只是針對他今天的上課表現,還有對他幾天前考試成績的不滿,很明顯沒有堅守了就事論事的底線。
吃過午飯后,我早早進教室——林不過來,我就找他嘍。
剛好在教室門口外遇見林,他正要下樓,我拉住他:林,我們來談一會兒。
林的情緒已經好多了,面帶微笑:老師,談什么?
上午的語文課,你為什么要把導讀題揉成那樣子,那節課一定沒聽得進去吧?
嗯。老師,對不起。林一臉真誠。
沒事啦,你要理解老師對你的關愛,不希望你浪費每一節課,畢竟下周就該期中考試了。
我最關心的,是他滴在紙上的眼淚,男兒有淚不輕彈,林因為特殊原因,比班里的大多數孩子大了一兩歲,他的流淚一定有理由,所以直截了當地問:上課我沒法問你,但我看到你流淚了,我看見了其實很心疼,你為什么哭啊?
人家打我了。林低下頭。
什么時候?在哪里?誰打的?為什么打你?趕快說說。因為知道林不善表達,所以問了一連串問題。
在幾次問答之后,我知道了林挨打的經過:上午大課間,林去廁所,出來的時候是跑著出來的,不小心地碰到了兩個八年級,盡管林道了歉,那兩個男孩仍然打了林兩下。林挨了打,心里很生氣,于是上課時就忍不住哭了。
你認識那兩個男孩嗎?
林說:不認識。
碰到那兩個男孩,你道歉了嗎?
道歉了,林又低下了頭,聲音很低。
我已經能猜到,因為林的不善表達,他撞到了其中的一個男孩,可能是只用微笑表達了歉意,或即使說了對不起,聲音也很低。這是校園欺凌事件,還是男孩子之間的小矛盾呢?我覺得這件事定性為為欺凌事件,可能有點夸大其辭,男孩子之間是不是經常用拳頭代替語言的?現在最重要的是安撫林。
咱們要不要調查,找出那兩個八年級學生?讓他們向你道歉?我問。
不用了,老師,現在也不疼了。再說我也不認識他們。
好吧,從這件事中,我們是不是可以吸取一些教訓呢?咱們來看看自己的行為有什么不太妥當的地方好不好?這樣,以后就可以避免這樣的挨打情況發生。
于是我從林“跑”的動作,從林的道歉方式,從林挨打后默默流淚逐一分析,他明白了在公共場所不能亂跑,道歉一定要真誠,忍氣吞聲就是壞事的縱容。
我進班之前你是不是原準備告訴我的啊?想起了這個細節,我問。
林點點頭:我想告訴您,又覺得這件事是小事,又感覺自己也有錯,所以……
林笑了,看來這件事,他已經看明白了。
最后我又幫他分析了語文學習上需要注意的問題,鼓勵他在學習上踏實,再踏實些。林連連點頭。
這篇記錄寫得比較慢,因為一邊寫一邊在反思:教師善于在課堂上察言觀色,是多么重要的能力!及時捕捉到每一個孩子的精神狀態,就能注意到哪些孩子在情緒上有問題,哪些孩子還沒有養成課前準備的習慣,哪些孩子還沒有習慣整理好東西,那些孩子還沒有收心進入狀態,整個班級學習氛圍有什么問題……原本將察言觀色視為貶義詞,現在才明白,對教師來說,課堂上的察言觀色,是對教育對象的觀察力。看到了,才會想辦法解決問題,才會走進課堂深處,走進孩子們的心靈。
察言觀色能力的背后,是教育心態問題,是責任感的問題,也是教學能力的問題。于是想起蘇霍姆林斯基說的,專業能力強的教師,會把課堂的注意力放在學生的學習狀態方面,這就是會察言觀色的專業表述吧。
所以,從今天起,在課堂上,我要修煉自己察言觀色的能力,不讓誤會和委屈發生,修煉,修煉,努力成為教育的“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