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圣誕佳節時,你是選擇如何渡過的呢?是否沉浸在歡樂非常的圣誕氣氛里呢?還是和往常一樣有條不穩地過好這24小時呢?歡快的人兒總有相似的地方,不歡快的人兒各有各的不歡。?
記得去年的某個時候偶然看到了一則消息:《北大清華等校十位博士聯名抵制圣誕節》? 這篇文章里說到:博士們認為,基督教徒可以過圣誕節,一般人“也有自由”過圣誕節,但是“大部分國人在對西方圣誕文化一無所知的情況下,不假思索地使用“圣誕節”的稱謂,甚至渾然不覺地加入到狂歡行列”。這是“國人在文化上陷入集體無意識”的表現,原因是“中國文化的主位性缺失和主體性沉淪”。??
看完這段文字后,我心里嘀咕著:這些人,真是讀書一讀多,什么事情都能上綱上線,說的不明真相點,那是矯情;說的真相點,那是借機炒作。??
這時總會想起錢理群先生曾經說過:我們的一些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正在培養一些‘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人一旦掌握權力,比一般的貪官污吏危害更大。??
這么一看,說的還真就是這群博士生,其中一個博士說到:“中國太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對西方文化并不了解,不懂圣誕節是什么意思,卻一味盲從,西方一些不好的東西學得很快,我們有義務讓普通老百姓了解。”?
好一個有義務讓普通老百姓了解,難道你們就不是普通老百姓?難道你們就比大眾更了解圣誕節?難道你們讀到博士就是為了有機會可以炫耀自己讀過的書和走過的路?? 這種自視甚高的姿態來俯視民眾的生活狀態完全不可取,一個節日,不論其源頭為何、不論其發源何方;作為一種民間活動,它僅僅只是其在人們心中所是的那個東西。??
近年來,西方節日在青年群體中日益流行,特別是在大學校園,各種各樣的西方節日越來越受到大學生們的歡迎和重視.在很多大學校園里,真正讓人感覺到有過節氣氛的往往不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而恰恰是某些西方節日,譬如圣誕節和情人節。
我們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被世人稱之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傳統節日是建立在傳統的農業基礎上的文化體系,當農耕文明過渡到工業文明再到如今的21世紀,隨著國門被打開,世界各國的文明姿態一覽無余,我們不斷受著來自西方歐美國家的文化沖擊,另一方面西方國家的文化形式相對我們而言更為有趣、更為有利于迎合市場需求,更為有利于創造商機開采財富,而我們也往往趁著這種節日的擋頭“瘋狂”一把。??
至少,對于我,已經對這些節日無感了,無感了,無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