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感受過廣州和北京地鐵所帶來的便利,也曾幻想過成都也能擁有地鐵該多好啊。就在2010年9月27日,貫穿成都南北方向的骨干地鐵,成都地鐵1號線開通了。當時人們很好奇,紛紛去坐地鐵感受,人潮涌動,場面甚是壯觀。身邊周圍的大媽大爺都在議論,覺得新奇而又不可思議。有點像火車,卻在地下運行,他們慢慢嘗試著不坐公交車而改坐地鐵出行。
當貫穿成都東西方向的骨干地鐵2號線開通后,兒子基本上都是周五坐地鐵回家,周日坐地鐵返校,地鐵2號線剛好在他們校門旁邊就有出站口。這樣兒子周末回家或者返校就在成都地鐵1號和2號線之間換乘,周五就不用我們請假去接。坐地鐵也要接受安檢,覺得孩子坐地鐵也比較安全便利。
有一次孩子回來給我說,經常在出入站口,遇到背著或者抱著小孩的中年婦女,向他討錢買食物吃。還有殘疾人拖著殘缺的身體,拿著一個缽缽就向路人磕頭討錢。遇到的基本上都是同樣的人,我看他們拿了錢也沒走,這有點影響城市形象啊。我告訴他,何嘗不是呢。地鐵出站口是人流較為集中的地方,在這兒以乞討為生,不過真假難辨啊。
地鐵開通后,地鐵出入站口經常聚集著不少“拉生意”的人。當你還沒完全走出地鐵出口時,就有一群人立馬圍上來,熱情而親切地關心你去哪兒,需不需要坐車。基本上都是男的,三十到五十歲不等。車有小汽車,有三輪車,有電瓶車,可根據自己的遠近或者喜好選擇。白天還可在出入站口遇到有有賣燒餅的,有賣糍粑的,有賣水果的,以及賣其它可吃的東西。特別是校門口,賣東西的和三輪車排隊等候拉人特別壯觀。不過這有時影響交通不說,還留下安全隱患。
上下班,是地鐵的高峰期,行色匆匆的人群拎著包向地鐵飛奔而去。行不坐上地鐵后,有的因白天上班比較疲倦,閉著眼休息的;有的捧著一本書閱讀;有的手里拿著Kindle在看;有的拿著手機玩游戲;有的在看視頻;有的用手機看資訊;有的在刷朋友圈或者微信微博。聽一個朋友說,她已在地鐵上看完了好幾本書。坐地鐵看似碎片時間,其實利用起來收獲還蠻大的。
孩子曾告訴我,放學后坐地鐵排隊的時間比較長,雖然學校采取了錯時放學,但一個年級就有一千多人,排除異地學生,至少也有好幾百人。地鐵內人太多時,就只好聽聽音樂,或者看看廣告和新聞,有時遇到有位置時,那可真是“享受”,可以讓自己閉眼打盹。一般在周日返校時,可以選擇人員相對少的時間。此時人也不會很少。
成都地鐵規劃到2020年,將開通運營13條地鐵線路,全長約500公里。蜘蛛網似的地鐵線路,讓人們出行有了更多的選擇。這不,隨著地鐵的運營所帶來的便利,地鐵沿線的房屋價格也在不斷的飛漲。后期開盤的地產,地鐵的交通便利在房屋廣告營銷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這也讓地鐵沿線的商業有所改善。
成都地鐵正在快速的建設中,我上班基本上走路,但會遇到因修建地鐵道路打圍而很不方便。特別是下雨天,窄窄的人行通道兼非機動車道,讓人不是很爽。可今天的不便是為了明天的方便,暫時的不暢可以讓明天更通暢。
地鐵不管是陽光燦爛,還是風雨交加,時間都是可控的。越來越多的人都愿選擇地鐵上下班,開車上下班的人群在不斷減少。而且目前單車共享,把最后一公里也解決了。這讓更多的人上下班選擇“地鐵+單車”的出行方式。這不僅可以利用坐地鐵時的碎片時間,還可以減少汽車尾氣,這樣還可以緩解目前的霧霾天氣。
地鐵,改變了我們的出行方式,也改變了我們的一些生活方式,這是一種環保的出行方式。如果,地鐵出入口沒有乞討者,沒有那些流動的也許不衛生的食物出售,那無疑提升了整個城市的形象。共享單車的出現,可以緩解地鐵出入口的平靜。也可讓更多人選擇這種“地鐵+單車”低碳環保的出行,還可以緩解城市交通的擁堵。這也是一個城市的名片!
無戒寫作訓練營三期第18天 ? 學號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