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也是需要管理的。
我們每天都被大量繁雜的信息所包圍,注意力被各種信息撕扯爭奪,思維會有種五馬分尸的感覺,特別累。最后帶來的是思維的混亂。
六個思維框架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思考工具。它可以有效的引導我們的注意力,讓處理信息變得更有效率。
六個思維框架很形象,它用六種圖形來說明,可以從六個不同的方面來處理信息,容易記憶,只要記住這六個圖形,就很容易記住思維框架的內容。
六個思維框架的運用方法是:因為大腦每次只能處理一件事的特點,所以當處理一個信息時,每次只使用一個思維框架,依次使用完六個。
這樣就能做到既有效地處理信息,又能夠從不同的方面,充分挖掘信息的最大價值。
1.明確目標:三角形
如果將三角形的一條邊水平放置,就會得到一個有指向的箭頭,它代表的是目的、目標。
閱讀信息的目標和目的有很多種,比如你打開新聞app,想找有關經濟的新聞,為投資的做參考;或者只是想看一下明星八卦,放松一下心情;又或者純粹只是瀏覽,想知道今天發生了什么重大事件。這都是閱讀信息的目的。
關鍵不是帶著什么目的去閱讀,而是要清楚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么。
當你明確了自己的目的后,注意力就會集中在那個目的上,思維就不會容易受到干擾,收獲也就更多。
當你明確目的后,下一步是需要具體化你的問題。問題越具體,就越容易找到解決方法,閱讀信息的效率就越高。
比如,我想知道中國經濟的歷史是如何發展的。這個問題其實不大具體,當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我要處理的信息范圍還是很大的,注意力被分得很散。
但是,再進一步,我想知道建國以后,中國經濟領域中,金融市場的發展歷史。這個問題就具體得多,我就可以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建國之后的金融發展史上,其他領域不去理會。這樣處理信息的效率就更高。
運用三角形,可以建立一個這樣的目標框,來明確自己處理信息的目標:
當然,問題不止于上面三個問題,也可以列出多個。
比如閱讀一本書,可以列出一個目標列表:
作者的背景是什么?
這本書的寫作背景又是什么?
這本書要解決一個什么問題?
這本書的觀點是什么?其用什么方法證明其觀點的?
和同類題材的書,這本書有什么不同?
有哪些有價值的內容?缺陷或不足有什么?
再次強調,選擇什么樣的目標并不重要,都是出于自己的需要。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的需要,并且將需要具體化。
2.判斷準確性:圓形
因為決策、行動都依賴于信息,所以信息的準確性至關重要。
圓形就像一個靶心,擲飛鏢的時候你的目標總是靶心,你的注意力不會放到其他位置,處理信息的時候也是如此,這個靶心就是信息的準確性。
面對一個信息,可以問以下幾個問題:
它的來源是什么?它出自權威、官方?還是出自朋友圈?還是道聽途說?
它傳遞過來的渠道是什么?
是一手資料?還是轉發?
信息是否與常識相悖?
是否有相關事實論據支撐?論據與真實情況相符嗎?
3.判斷觀點:方形
正方形四平八穩,各邊都相等,代表的是兩個含義,一是觀點中立,二是從各個方面切入來分析信息。
先看第一個含義,要得到完全中立的信息很難,很多信息都會帶有主觀偏見。避免主觀偏見的影響,主要問三個問題:
第一,對方提供的信息能否被求證?
第二,第二,對方是否有意進行了信息過濾?
第三,自己接收信息時,是否受到自己主觀偏差的影響,比如,對于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會選擇否定或逃避,對于與自己想法一致的事情,就會傾向于相信和確認。
第二個含義是,如果你很難做到客觀,就將主觀進行到底。因為人是很難避免主觀影響的,所以,為了做到客觀,可以通過預設不同的角色,令每個角色盡可能主觀的解讀信息,再將所有的主觀看法,平行的擺在那里。
所以,將主觀進行到底,其實就是讓自己足夠的接觸盡量多的“主觀看法”,這樣也就相當于從各方面切入,對信息進行分析。
4.挖掘興趣:心形
有時候,閱讀信息不一定要出于實用的目的,從自己的興趣出發,更能讓信息容易記住和儲備,并可能有意外的收獲。另外,這些信息現在沒有用,但很可能在將來會發揮作用。
以下這些做法可以激發自己的興趣,挖掘信息有趣的一面:
找一篇乏味的文章,從中挖掘至少3個有趣的東西。
準備一個筆記本,當發現有趣的東西,或者靈光一現的時候,馬上記下來。
久而久之,你的興趣能力會提升,漸漸的也會變成一個有趣的人。
5.挖掘多層次價值:鉆石
鉆石是一種價值符號,它代表需要挖掘信息的多層次價值。
當你使用完前面的框架之后,還可以使用鉆石這個框架,進一步挖掘信息里是不是還有其他價值,這就是將信息價值最大化的過程。
價值一般有六種不同的類型,在面對一個信息的時候,可以從這六個方面進行考慮:
(1)對人有什么價值。如親情、友情、職業、學習等。
(2)對組織有什么價值。組織是指機構、企業、家庭、集團等,這些價值可以是利潤、市場份額、品牌形象等。
(3)對質量有什么價值。主要是商品質量的提升、流程的優化、結果的保障等。
(4)對創新有什么價值。能從中挖掘新的東西嗎?
(5)對廣泛的生態有什么價值。生態不只是指自然環境,還包括我們周圍的社會環境。
(6)對感知有什么價值。這個信息如何影響、刷新認知?
6.下結論:板形
板形表示一個可以展示、放置東西的地方。
在進行完上面的所有框架后,我們需要整理結論,梳理結果,將結論和結果清晰的展示出來,并且對這些結論和結果做出評估和分析。
為什么要下結論?因為可以避免時間浪費在無休止的思考當中,尤其是在面對價值很低的信息時,再多的思考和挖掘,都是徒勞。另外,太細致的思考,會影響下一步的行動。
但是,不是所有信息都會有結論。如果經過分析后,得不出任何結論呢?
那么,其實這也是一個結論。這意味你可以不用再挖掘這個信息了,也意味著你弄清楚自己不知道什么。接下來,必須尋找更多的信息,或者換一個方向行動。
所以,板形的框架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它可以避免糾結于信息分析中止步不前,提高思考的效率。
7.結語
上述的六個框架的設計可以發揮作用,在于其順應了大腦活動的兩個原則:一是優先處理圖像信息,所以用六個圖形代表六個思考方法;二是單線程,即大腦一次只能勝任處理一件事,所以六個框架的使用是,每次只用一個框架,依次使用完六個。
這六個框架是:
(1)三角形:明確你獲取信息的目標
(2)圓形:判斷信息的準確性,審視信息來源,看是否可靠
(3)方形:信息傳達的觀點中立嗎?是否剔除了主觀偏見?
(4)心形:信息中是否有你感興趣的地方?
(5)鉆石:除了上面的四個方面,還應多層次挖掘信息價值
(6)板形:下結論,整理結果,不要止步于信息分析中。
記住這六個形狀,在處理信息時就更容易運用上六個框架。
附參考書籍:
愛德華.德博諾,《六個思考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