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聽得比較多的跳槽是剛畢業的小孩們,從一個創業公司到另一個創業公司,跳來跳去都是和電商或者互聯網思維相關。而如我般工作過超過五年的人,則選擇跳槽的人很少,即使很多人抱怨工資漲幅小,獎金變少,老板昏庸等等,但他們卻坐在同一個工位上連續幾年想不起要自己去爭取變化。
特別是年近三十,未婚未育的女生,聽著HR講著這類情況不好找工作等的理論,更是不敢多踏出一步。就這樣,抱怨歸抱怨,青蛙繼續在溫水里煮著。
我的好友,本在一家國內業界數一數二的公司,工作不累、待遇不錯,而且每年還有公費國外旅游機會,但舒適圈里呆久了也會產生疲憊感,人事之間小圈子看多了也會產生煩躁感,遂馬上開始投簡歷找工作,不久即找到業界同等公司,升級漲薪,新環境也帶來新的干勁好的心情。
所以,機會不是等來的,舒適圈里不一定一直都是舒適感,想要改變,就走出去,自己努力了,找到機會當然能抓住。
微信群里時常會聽到吐槽,為什么我遇不到喜歡的人呢,為什么相親會失敗呢。但見到真人時,我仿佛明白了她的問題的答案。臃腫的身材、廉價而充滿褶皺的衣服,毫無修飾的發型臉龐。
我們一直被教育說不能以貌取人,但據HR說公司招人時外表確實占據不小的比例的,用人單位尚且如此,何況是把自己推到姻緣市場上去時呢。自己的外貌部分由DNA注定,但清爽怡人是自己用用心就能做到的。
大家經常會強調人脈的作用,很多時候做事是為了“積累人脈”。但真相是,你的聯系人里再多的大咔也只是你的聯系人里的一個名字而已,只有你也有了一定的噸位一定的資歷,能夠和這些大咔資源共享利益相交時,才會成為彼此的人脈。所以,要一直保持有向上的拼力,給自己打下牢固的地基,才會吸引到你的天時地利人和。而且只有自己發展到一定高度,人脈,人脈的人脈,加各種資源才會涌向你。
這幾年經常聽到“吸引力法則”理論,你關注什么,就會將什么吸引進你的生活。首先,需要有個明確的目標,相信自己憑借努力一定能達到這個目標,把大目標拆分成小目標,決心化為行動,堅持下去,目標肯定就能實現。而混沌度日者,周身充滿負能量,即使別人想幫也會有無從下手感,又怎能助他?
自己是一切問題的來源及根本,完事始于自己,此為天助自助者。
注:連續5天,每天寫下約10000字,每次寫完都不敢重新再看。內容、結構、詞句應該都是有很大問題的。此第一個21天,不管寫什么,不管寫的好壞,每天找個題目,只管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