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狗子的十一月書單!

狗子十一月的書單并不豐富,只有寥寥4本(不算常年閱讀的床頭書),對很多人而言,或許還會覺得很老舊。但這恰恰是我所想強調的,很多書籍在我們少年時代曾經讀過并且深有感觸,那么何不試試用現在的眼光重新審視呢?

1、《鏡花緣》 清·李汝珍

這本書的前半部分非常有趣,就好比是中國古代的《格列佛游記》。不同的是,中國古代的文人是很擅長借古諷今、借虛諷實的。《鏡花緣》作者是清代的李汝珍,與很多不得志的文人一樣,李汝珍滿懷理想卻郁郁不得志,只好借助辛辣幽默的手筆諷喻光怪陸離的現實,把自己的理想寄托于鏡花水月!

記得小時候讀《鏡花緣》時,只專注于君子國、女兒國、無腸國、犬封國、聶耳國、黑齒國、玄股國等等海外國家的趣聞軼事。現在重新讀過,別有風味!看作者嬉笑怒罵間將世間百態一揭無余,初讀只覺暢快,再讀難免沉吟不語——借古諷今也罷、借虛諷實也罷,世間丑態何曾變過!彬彬有禮的君子國、裝腔作勢的白民國、一毛不拔的毛民國、好吃懶做的結胸國......人性善惡盡在這半卷書中!

《鏡花緣》摘錄:

其人一身長毛。因生性鄙吝,一毛不拔,死后冥官投其所好,所以給他一身長毛。久而久之,凡有鄙吝一毛不拔的,也托生此地。

“方才小弟因這國人面黑,未將他們面目十分留神。此時一路看來,只覺個個美貌無比。……如今我們雜在眾人中,被這書卷秀氣四面一襯,只覺面目可憎,俗氣逼人。與其教他們看著恥笑,莫若趁早走罷。”三人于是躲躲閃閃,聯步而行。一面走著,看那國人都是端方大雅;再看自己,只覺無窮丑態。相形之下,走也不好,不走也不好,緊走也不好,慢走也不好,不緊不慢也不好,不知怎樣才好。只好疊著精神,穩著步兒,探著腰兒,挺著胸兒,直著頸兒,一步一趨,往前而行。好容易走出城外,喜得人煙稀少,這才把腰伸了一伸,頸項搖了兩搖,噓了一口氣,略為松動松動。林之洋道:“……俺素日散誕慣了,今被二位拘住,少不得也裝斯文,混充儒雅。誰知只顧拿架子,腰也酸了,腿也直了,頸也痛了,腳也麻了,頭也暈了,眼也花了,舌也燥了,口也干了,受也受不得了,支也支不住了,再要拿架子,俺就癱了!”

“小弟向聞無腸之人,食物皆直通過,此事可確?”多九公道:“……問其所以,才知吃下物去,腹中并不停留,一面吃了,隨即一直通過。……”唐敖道:“既不停留,自然不能充饑,吃他何用?”多九公道:“…誰知他們所吃之物,雖不停留,只要腹中略略一過,就如我們吃飯一般,也就飽了。你看他腹中雖是空的,在他自己光景卻是充足的。這是苦于不自知,卻也無足為怪。就只可笑那不曾吃物的,明明曉得腹中一無所有,他偏裝作充足樣子。此等人未免臉厚了!”

2、《病隙碎筆》 史鐵生

當代作家中我最偏愛的就是史鐵生!從17歲至今,每當我陷入低迷,充滿壓抑而不知所措時,只有《我與地壇》和《病隙碎筆》能給我慰藉,使得我能夠帶著嚴肅而熱情的心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重新回顧過去并思考未來!

《病隙碎筆》不單單是一本散文集,更是史鐵生生命體驗的人生筆記,他對這個世界和時代,對生命狀態和人生意義進行審視和思考。對于命運必須面對的諸如“成長”“疾病”“愛情”“金錢”“信仰”“死亡”等等問題,他用全部的激情一一解答,充滿智慧和溫暖的光輝!只有這樣對自己的生命進行步步緊逼的追問,才得來生命意義的回答!

正如史鐵生文中所說:“生命本沒有意義,是我使生命獲得了意義。”

《病隙碎筆》摘錄:

人以一個孤獨的音符處于一部浩瀚的音樂中,難免恐懼。這恐懼是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心愿,卻不知道別人的心愿;他知道自己復雜的處境與別人相關,卻不知道別人對這復雜的相關取何種態度;他知道自己期待著別人,卻沒有把握別人是否對他也有著同樣的期待;總之,他既聽見了那音樂的呼喚,又看見了社會美德的陰沉臉色。

真正的理解都難免是設身處地,善如此,惡亦如此,否則就不明白你何能把別人看得那么透徹。

凡你身有體會的東西,你才能真正理解,凡你理解了的品質你才能恰要地貶斥它或贊美它,才能準確地描畫它。……但佛家有言:心既生恨,已動殺機。你不可能不體會那至于偷竊的貪欲,和那竟致殺戮的仇恨。這便是人性的復雜,這里面埋藏或蟄伏著命運的諸多可能。

上述的虛偽固然不是美德,但畢竟留了一份美好的畏懼在頭上,而上述的坦蕩和實在,則無所畏懼到徹底不識了好歹。

3、《超越門戶》吳晨光

由于工作變動的原因,我不得不偶爾讀一些新聞媒體相關及運營相關的書籍,這本《超越門戶》本是在十一月初無聊之際用以打發時間的,讀完之后我覺得它的實際意義非常大,于是又重讀了一遍并做了一些筆記!在我看來,雖然這本書敘述雜亂并且沒有任何藝術性可言,但對媒體從業者以及自媒體人來說它有著非同一般的指導意義!

《超越門戶》的作者是搜狐前總編輯吳晨光,他在書中對媒體價值觀以及新聞策劃制作的總結堪稱典范!

《超越門戶》摘錄:

缺乏價值觀,是門戶網站的又一個問題——正因為信息海量,所以我們的“態度”往往被淹沒其中。但對于一個媒體而言,價值觀是最重要的。

從宏觀而言,主流更是一個時代的方向——是改革開放、是市場經濟、是法治社會。從微觀而言,主流是選擇什么樣的新聞做報道,是選擇那個新聞點做縱深,不能王顧左右而言他。

在表達時進行多維度思考——速度、角度、高度、深度,特別是態度和價值觀,所謂“小編輯寫事,大編輯寫勢”

4、《伊利亞特》 古希臘 荷馬

嚴格來說,這本書我并沒有完整地閱讀。讀高中的時候買來北京燕山出版社的《伊利亞特》,匆匆瀏覽一遍后,就此將它束之高閣。直到最近,出于對古希臘神話的喜愛,才開始重讀這本書,一個月來也僅讀了四十多頁。在此就不多做評價。

如果你也喜歡古希臘神話,你也好奇特洛伊戰爭,你也聽過阿基琉斯、阿伽門農、赫克托耳這些英雄人物以及美女海倫,那么,建議你也看看《伊利亞特》。畢竟,其他巨著只能稱“史詩級巨著”,而《伊利亞特》,就是史詩本人!

PS:希望你不要像我一樣總是記不住并且討厭那些繞口的古希臘人名,比如:帕特洛克洛斯。

5、床頭書

最后多余推薦下狗子的床頭書:上海辭書出版社的《唐宋詞鑒賞辭典》、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以及李漁的《閑情偶寄》。在此就不做多余的說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