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感覺是什么

小時候,我對家的印象,就是有個小小的庭院,有爸爸媽媽的笑臉。在學校,如果被表揚了,第一反應,就是回家告訴媽媽,如果媽媽也為我驕傲,我就感到無比自豪,覺得這一天,就是最幸福的一天。

后來,離開家了。每次,回家,看到媽媽遠遠地對我招手,心底就升起一種難以名狀的感情。因為媽媽的守望,冬天,沒那么冷,夏天,也沒那么熱了。覺得家有種神奇的力量,給予我們慰藉。

家,就是小時候,餐桌上其樂融融的場景;家,就是旅途中,一個簡陋的旅館;家,就是夢里出現的,有扇大大的窗的地方。有人說,家,就是一所房子,一個院子,幾個人,“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那如果人搬走了,還是家嗎?在我的理解里,如果住在房子里的人搬走了,只剩下星星點點的記憶,那就已經不是家了,成了空殼了。

家是我們的加油站,也是我們的避風港。它是尋常夜晚投射出的最柔和的一束光,也是狂風暴雨中撐開的那把傘。家是一個帶著感情的枷鎖,不管你在天之涯,海之角,想到家,都會升起一絲絲的溫情來。

家也有很多種,大家,小家,新家,舊家。有的人,一生,可以有好幾個家,有的人,一生都找不找一個真正屬于自己的家。有的人,把家當心靈的歸宿,有的人,四海為家,把家當做一個又一個落腳點。

華燈初上,奔波了一天的你,卸下一身的疲倦。這時,第一個念頭,就是回家,蜷縮在家里,尋找一種放松。為自己開燈,在光亮里找到安全感,如果再有親人陪伴,有飯菜的香味,這個家就是再好不過了。

在外漂泊的人,有時,對家的印象就是一張全家福,一件刻骨銘心的禮物,或者,親人的一個笑臉,一個電話,一聲問候。?家是媽媽親手做的熱騰騰的餃子,也是爸爸沉默背后的深情。

每個家庭也是不同的,有的家里,一家人熱熱鬧鬧,親密無間。每天,都有親情的滋潤,每個人臉上都有孩提般天真的笑容。有的家里,充滿火藥味,當你踏進家門口的時候,是恐懼,是卑怯。沒有親情的家庭是可悲的,沒有愛的家庭是殘缺的。

你身處不同的地方,家的概念也是不同的。比如,你在美國,可以說,中國是你家。你在中國,可以說北京是你家。你在北京,可以說昌平是你家。如果哪天,你去了外星球,還可以說,地球是我家。

人,都會有離家的愿望。因為外面的世界更加廣袤無邊,雖然充滿艱辛和不確定的因素,但也值得你去冒險。這些未知誘惑你一次次走出家門,你在心底吶喊:我要走出去,我不要做井底之蛙。

于是,你開始了流浪,讓命運把你流放在路上,用自己的行動來證明你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也有很多人,一輩子沒出過遠門,但在他們的夢里,也漂洋過海,居無定所。

記得有次,外出旅行,不小心踏入一大片麥田,我望著這片麥田,呆住了。我坐在田邊,看不遠處的樹葉,慢慢滑落,竟然傷感得不能自已。它們已經枯黃,沒有多少價值了,依然想著“落葉歸根”。是的,家永遠是一個惦念,讓你不管遭遇什么,都會想著回家。

家,就是我們努力的動力,也是我們一生的信仰。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