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在努力使自己越來越認清生活的本質,和這個世界越來越和諧相處。十歲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古來稀,先賢們用獨到的視角審視人生百態,用概括性的表述和富有哲理性的語言指點江山,撩撥世間百態。有人說,轟轟烈烈是一輩子,平平淡淡同樣是一輩子,甚至渾渾噩噩也是一輩子,各有各的活法,誰也別勉強誰。這話沒錯,可那些渾渾噩噩的人真的就那么心安理得?真的就那么甘心自我放棄?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無悔不憾地過完這一生,應該是對生命最起碼的尊重。
如何無悔不憾過完這一生呢?使自己有所作為。
如何才能有所作為呢?使自己優秀起來。
如何使自己優秀起來呢?向優秀的人學習其獨有的特質。
小編研究生畢業至今,混跡社會6年有余,從小白到如今的小有作為,身邊也不乏已實現財務自由的精英人士,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優秀的人最核心的3點特質。
1、順勢而為
勢是什么,就是一種趨勢,一種方向,一種潮流。俗話說,謬誤重復一百遍就成了真理。謬誤永遠是謬誤,變不成真理,是這一百遍造成的勢成就了謬誤,讓它被視為真理。其實,在這個社會上,鉆牛角尖,非要堅持真理的人是一個大傻瓜,比如布魯諾,因堅持哥白尼的日心說才會被燒死。他如果懂得變通一下,不字字必糾,等到日心說日漸興起、被人接受時,再順勢而為,必會開風氣之先,成就領路者、帶頭人。可惜布魯諾生錯了時代,生錯了地方,才遭受了如此酷刑。我們為這樣的勇氣和堅持叫好,但并不值得借鑒和效仿。在我看來,做一件事情到底是對是錯,意義有多大,其實是要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去看的,也就是你做的事情是否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看過易中天品天國節目的朋友都知道,易中天老師對曹操的評價是很高的,贊他是梟雄,就是因為他所做的事情,基本上都是為了“天下歸一”,讓黎民百姓免于戰火紛飛的動亂,過上太平寧靜的日子。很多事情原本就沒有對與錯,最有成就的人,就是在對的時間,遇見了對的人,說了對的話,做了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的事情,比如馬云,比如張小龍。
2、遇事不糾結
這個時代的人們越來越迷茫,很大程度上是我們的選擇越來越多。如果只有一個選擇,相信誰都不會迷茫,也沒有必要迷茫。優秀的人面臨選擇時,會結合自身情況,盡快選擇一條合適自己的路,然后在路上不斷修正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使之更易于接近目標,而不是從一開始,就這路看那路遠,心里不斷地更換跑道,長時間做預備動作,就是遲遲不出發,別人看的著急,自己覺得難受。
另外,如何處理突發事件,也是體現一個人糾結與否的試金石。遇到事情,優秀的人是這樣想的: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就先不糾結事情為什么會發生,思考在現有情況下,應該做什么,能做什么,可以使事情向相對好的趨勢演變。他們不是先問事發原因,追究是誰的責任,糾結于打誰板子,而是先行動,盡可能將事態控制住,減少不必要損失。事情處理完了,再坐下來總結得失,使后續不再發生類似的事情。這樣做的好處顯而易見,減少沒必要的恐慌、爭吵和激辯,將精力放在事情本身,挖掘事因真相,妥善處理。當然,這不是說不追究責任,不尋找原因,而是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的問題。
3、給解決問題的方法
每個人的成就,其實是和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成正比的。歷史上很多名流,都是解決問題的高手。商鞅變法使秦國強大,最終一統天下;韓信精準謀查,才有了西漢的基業;諸葛亮的隆中對,幫助劉備三分天下有其一。你能解決多大的問題,就能做出多大的貢獻,就坐多高的位子,就享受多大的恩寵。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一個人思維方式的集中呈現,是一個人學識的最終價值。聊到這里,我們不妨停下來想一想,身邊厲害的人,是不是更多地會說“我要怎么做才能搞定這個事情”。這樣做的好處很明顯:養成我們和事情死磕的意識,而不是整天和情緒斗爭,做些無用的消耗生命的事情。優秀的人,基本都是做實事的人。
總結一下:觀察這個時代的大勢,自問能在這個大勢中做什么,不要糾結,選定一個領域持續耕耘,通過自己的學識和能力,多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做一個能成事的人,長久地優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