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那么寫點什么好呢
這一章呢,作者其實講了要想寫好小說,平時都應該做好那些積累,尤其是如何搜集素材。
首先繞不開的就是多讀書,回過頭來看看自己18年讀過的書,似乎也不少但遠遠不夠,而且缺乏主題閱讀,沒有進入深入的思考和剖析,這是當前需要做的第一步。其實把書看一遍很容易,但難的是怎么把書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融會貫通,這就需要一個多思考的好習慣,帶著腦子讀書,帶著問題讀書,遇見好的句子要記下來,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反復去看,看完之后還要反過來去思考這本書的結構又是什么……還好18年讀完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也是讀了這本書才發現自己以前很多書都是白看了。
然后就是動筆寫。村上覺得寫是多小說家最基本的要求了,這件事是如此的自然而然,以至于如果有小說家說堅持寫作用到了堅持兩字他會覺得不可思議,也會一反常態毫不客氣地指出如果連寫都需要堅持的話,那就不能成為一名小說家,因為他覺得對小說家而言寫作本身應該是一件像吃飯睡覺那樣自然的事情,如果做不到這點,那說明你缺少這方面的天賦,是不適合做小說家的。
然后是平時的素材積累,要多去觀察多去留意身邊的事情,這種觀察不需要你非的去把一件事的前后邏輯都搞得明明白白,也不需要你做出什么結論,你只需要記住那些細節,然后拼湊在一起即可。就這點來說我認為當一個作家,除了情商高之外還要有很好的記憶力,像蘇東坡這樣的大文豪就不說了,寫作對他來說簡直不要太簡單,隨便引經據典,輕輕松松洋洋灑灑就是一篇文章,曾有人不服蘇東坡,覺得自己寫的文章并不比蘇東坡的差,但別人回答說 你寫的也不錯,但蘇東坡寫的時候可不像你這么查閱資料。可見蘇東坡的記憶力確實好過常人。對村上同樣如此,平時會留意一些細節性的問題,等到寫作的時候就自然而然地浮現在腦海,這種記憶絕對和那種靠筆頭記憶的方式有所區別。我想這些都有賴于平時習慣的養成吧。
區別于海明威這樣靠自身經歷來為自己增添寫作素材的作者,村上春樹覺得自己是 只將周圍自然發生的事件、每日目睹的情景、平常生活中邂逅的人物作為素材收納在心里,再驅使想象力,以這些素材為基礎構建屬于自己的故事的作者。他覺得這樣的好處是不依賴于經歷,即便是在家中坐著也可以寫出很好的小說來,當然他也指出這只是個人結合自身經歷提出的一些看法。無論是海明威這種類型還是村上這種類型,都需要平時素材的積累,這種素材的積累還是要源于生活,觀察力和記憶力的提升對小說的寫作有莫大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