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迎祥納福,開啟順風順水新一年

 “年,是中國人情感的歸宿,是文化的傳承,是生活的希望?!?br>

  隨著新春的鑼鼓聲漸漸遠去,年味漸淡,正月初五一個特別的日子,又悄然登場了。帶著獨有的儀式感,為這個新春注入了別樣的活力。

  這一天有許多習俗、講究,似乎是歲月為我們精心編排的,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一抹徇麗多姿的色彩。

  一、破五:斬斷舊歲陰霾,迎接新的開始

  “破五”,作為正月初五已聲名遠揚?!捌啤敝蛔郑q如利劍,斬斷舊歲的紛擾,蘊含著打破陳規、驅散晦氣的果敢之力。自除夕至初四,家中諸多禁忌仿若無形枷鎖,束縛著人們的言行舉止與心神意緒。

  然而,當初五的晨光初綻,“破”的時刻便來臨了。家中的女性長輩手持掃帚,仿佛執起驅邪的魔杖,從內室至前庭,一寸一寸地細致清掃。好似把往昔一年的不如意、不順心,皆被裹挾其中,掃地出門。

  掃帚摩挲地面的簌簌聲響,每一下清掃都傾注著對新歲窗明幾凈、神清氣爽生活的熾熱期盼,寓意著將生活的陰霾一掃而空,自此家門敞亮,諸事順遂。

  如老舍先生所言:“從除夕到初六,鋪戶都上著板子,全城都在休息。唯有這天,家家清掃,戶戶迎新,是個例外?!钡莱隽恕捌莆濉边@一習俗在新春里獨特的儀式感。

  二、送窮神:祈愿富足,驅散貧困

  送窮神,亦是初五不可或缺的古老傳統,如若一場莊重肅穆的靈魂“送別”。窮神,這位象征著貧瘠與困苦的神秘神祇,在這一日被人們以虔誠之心“禮送出境”。

  天剛蒙蒙亮,人們便忙碌起來,精心準備祭品,常是幾碟質樸的糕點、幾盤鮮嫩的水果,整齊地擺放在庭院中央或家宅門口。隨后,紅燭搖曳,香煙裊裊升騰,人們閉目合十,口中念念有詞,祈愿窮神移步他處,莫擾自家安寧。

  孩童們更是天真無邪,小手握著畫筆,在紙上勾勒出窮神的簡易模樣,而后嬉笑間將其撕得粉碎,好似如此這般,便能將貧窮徹底碾碎。這一習俗絕非流于表面的形式,其內核是普羅大眾對富足殷實日子的熾熱向往。

  人們深信,窮神遠遁,財神必將聞聲而至,自此家中財氣如春日奔涌的瑞氣,滔滔不絕;事業亦如振翅高飛的鯤鵬,扶搖直上,一路順遂。

  古有詩云:“五日財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時酬。提防別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頭?!?br>

  詼諧地描繪出人們急于送窮迎富的急切心境。

  三、吃餃子:舌尖上的祈福盛宴

  吃餃子,正月初五餃子被賦予了非凡的意義,餃子形似元寶,圓潤飽滿。初五闔家圍坐包餃子、吃餃子,便是將象征財富的“元寶”輕巧納入囊中,寓意著招財進寶,福運滿倉。

  一家人歡聲笑語,手中面皮翻飛,裹進的是鮮香餡料,更是血濃于水的親情厚意,對未來美好時光的深情期許。待熱氣騰騰的餃子端上桌,輕咬一口,湯汁四溢,馥郁的幸福感瞬間在味蕾間綻放,暖徹心脾。

  人們堅信,新歲里縱有風雨,也將被這玲瓏餃子一一化解,往后的日子定會如同這盤中餃子,飽滿圓滿,順遂無虞。


  四、開市:經濟浪潮中的響亮號角

  開市,在悠悠華夏歷史長河中,正月初五開市的傳統源遠流長,致至現代社會,依舊光彩照人。初五過后,街市仿若沉睡初醒,商鋪卷簾門徐徐升起,紛紛開門迎客,往昔的熱鬧喧囂再度回歸人間煙火。

  商家們燃響喜慶的鞭炮,噼里啪啦聲中,是對新一年生意興隆的豪情展望。人們紛紛走出家門,如魚群涌入集市,人頭攢動間,各類商品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接。人們精心挑選生活所需,眉眼間盡是滿足與歡愉。

  開市,就像春之使者,宣告著商業生機的復蘇,活力的滿血回歸,預示著新的一年,各行各業如春日繁花,爭奇斗艷,蓬勃盛放,照示我們的生活更加殷實富足,喜樂安康。

  正月初五,這些傳承千載的習俗傳遞著我們對美好生活的虔誠祈愿。它們絕非僵化刻板的教條,而是鮮活靈動的文化傳承。

  提醒我們不要忘過去艱難,積極進取,以樂觀心態和堅定信念開啟新征程。送窮送的是貧困與不幸,破五破的是束縛與困境。在初五這一天,我們與過往不如意告別,帶著希望前行,迎接充滿生機與希望的未來。

  “生活以歌待我,我定逐光飛翔。

圖片來自小紅書若侵權聯系刪除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