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面臨選擇的時候,你是否總喜歡去問身邊的人的意見,然后選擇其中一位比較靠譜的去執行,然后失敗了,然后·····,你會怎么樣?你會憤懣的指責自己當初怎么就瞎了眼相信了他,要不是他亂指點我現在就不會怎么怎么樣了,又或者是你會不會唉聲嘆氣的說算了,誰叫自己沒用,都怪自己!接著自信心一敗涂地,也會有這么極少一部分人,在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總結對方意見哪里正確哪里錯誤,自己哪里做的不夠好,在等下次再做選擇的時候,就更加有經驗去對朋友們給的意見正確的取舍了。
說說今天的一件事情吧,因為今天要赴考,前天我大約猜到題目了,只是我又再次咨詢了先生的意見,他隨意的說不可能會出,所以我要求他幫我找資料的事情一直拖延不做,今天開考果然題目在我猜題題目中了百分之八十,這明明是好事,壞就壞在我一直就這么靜靜地等待先生給我帶回來我指定的材料,結果到今天為止我還是沒有見到資料的影子,本來這類型的資料他辦公室肯定會有的,基于他輕信的緣由,一直沒有給我,而我又堅定的只是全力交給他完成,自己完成沒有想過獨立尋找,不依靠任何人。結果可想而知,自我感覺肯定不會好到哪里去,一出考場我立馬電話責備先生,掛掉電話之后,內心馬上質問自己:都是你自己的錯呀,怪別人干嘛嘞!氣馬上就消了一大半,開車回家的路上,一路反省,覺得自己這樣埋怨的話,對方以后肯定是不敢給意見了,你要么不問,問了就別埋怨,選擇在于你,聽不聽接不接受是你的事情,你問我意見,我基于大家之間的情誼給出了自己認知層面上的意見建議,選擇權還是在于你自己而已!這么一想,心也就松了。
所以我一般在給別人意見的時候,我都會謹慎的在后面加一句,我只是個人意見哈,你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分析,畢竟大家各自的情況都不同!這樣一來,也可以明哲保身一下,順而也可以留點情面給朋友,不至于說每當別人問起總是不知道的好。
有時候也會遇到一些很熱情的朋友,當你問起他們意見的時候,他們也喜歡說“要是我的話,會怎么怎么樣”,“我是過來人了,聽我的沒錯”“你還年輕,你還不懂,想當初怎么怎么的”“”對于這類意見,我一般也是聽不進多少的,因為內心會反抗,你不是我,你不是我。所以有時是不太愿意去問老一輩的,很多時候一個問題就讓你難以脫身,接著又會被扒出以前的惡劣行為出來對薄公堂,用以證明“我是對的,你是錯的!”這類也是讓人難以消化的。
所以問意見還是要有些技術的,看你問的人對不對,方式對不對,內容對不對,也是挺重要的,這些都選擇對的話,再結合自己的實際,我想效果就更好了。當然,意見采取之后,錯的不要去埋怨對方,對了記得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感激之情,這樣,在以后的日自己,在你再次遇到問題的時候,別人就會看你以往表現選擇繼續給你意見還是不給了。
當然,以上觀點也純屬我個人認知層面的見解,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