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感覺走,這并不一定是正確的做法,因為感覺受制于經驗,有時會顯得過于狹隘。古人曾言:“吃虧是福”,很多我們自認是虧直覺想避的東西最終都有可能成為我們的福報。
才工作那會兒,父母讓我年底給主管送點東西。我為此失眠了兩夜。畢業不到一年,骨子里甚是清高,很是看不起這種走后門的事。一心覺得只要拳頭硬,沒有打不倒的墻。但始終拗不過父母,最終我還是去了。事情進展很是順利。我發現自己并不如當初那么抵觸,甚至還和主管相談甚歡。后來和父母談起這件事,父母被我那套收受賄賂的走后門理念搞得哭笑不得。“這哪算是走后門,我們家那點東西人家還不一定看得上,不過是年底了,你作為晚輩上門探望探望,讓人家知道你心里想著人家。”聽他們這么一說,我豁然開朗。誰說不是呢,年底也有很多朋友送東西給我,我不是很開心嗎。之前自己的那些想法真真是小題大作了。
大年初一那天,父母總會要求我打電話給各親戚拜年。我非常不喜歡那一套。給熟悉的人拜拜也就算了,不熟悉的多尷尬啊。況且這種東西多是形式主義,我和他們都有代溝,沒什么共同話題,打過去也不過就是受教。但是父母堅持。所以還是打了。幾年下來,這已是一種常態,過年收到的祝福越來越多,平日里我和他們的來往也日漸頻繁。漸漸的,我們的談話不再尷尬,很多事都變得順其自然。回頭想想,當初自己的扭捏躊躇當真多余。
看到別人的成功,我們總會艷羨,但知道了我們錯過了和別人一樣能夠成功的機會時,又總能找到各種理由 。拒絕探望主管時,我覺得讓一個初入社會的人做這事不合適,拒絕打電話拜年時,我覺得虛情假意沒意思。大多數人都這樣,所以我們覺得自己本該這樣,但實際上,我們也不一定這樣做。換個思路多條路。
現在父母又讓我相親,我正努力摒棄那些抵觸的理由,試著往前跨一步,畢竟就算前方沒有驚喜,也不至于掉落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