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報表是用來排雷的-《手把手教你讀財報》

這本書是作者一步一步按照財務報表的要素來解釋和分析的,通過通俗的語言和真實的按理來手把手教我們分析的,比普通教科書式的財務分析書籍可讀性強很多,對財報一直沒仔細讀過的我竟然把整本書大致看完了,還寫下了如下的讀書筆記,簡單歸納了書中我覺得比較重要的知識點。



$$$資產負債表

閱讀方法:先找錢后花錢——先看錢的來源,再看錢的去處(先看報表的右邊)

$$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優先看

負債表—>為何借?向誰借?利息幾何?

危險信號:借款代價高,尤其是貨幣資金充足,仍高利率借款。

深挖負債的方法:有讓你疑惑的數字,在財報中搜索相關解釋(搜索具體科目)。

負債率:負債/總資產

老唐算法:有息負債/總資產——>和同時期、同行業的其他企業對比。

危險信號:有息負債超過總資產六成——>激進企業

$$資產項目——>原來的錢分布有何變化,新錢(新借的和新掙的)花哪兒去了——>均需和前一年對比

首先關注 總資產,同比增長

然后看四個重點:生產資產/總資產;應收/總資產;貨幣資金/有息負債;非主業資產/總資產;

生產資產/總資產

從三個角度——>結構、歷史、同行

#結構分析:輕資產公司優于重資產公司

生產資產:有形資產+土地;包括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工程物資和無形資產里的土地。

生產資產/總資產——>占比大的是重資產,占比小的是輕資產

輕重區分標準:當年稅前利潤總額/生產資產顯著高于社會平均資本回報率(銀行標準貸款利率兩倍)

#歷史分析:通過財報看行業

自身生產資產/總資產變化情況——>思考為何變重/變輕?企業加大的是哪塊資產,減少的 又是哪塊資產,利弊分別是什么?

統計競爭對手相關數據,對比年內變化異同。為何會在資產配置上發生變化,是機會還是陷阱,你更看好哪種?

應收/總資產;貨幣資金/有息負債;非主業資產/總資產;

應收款,可用資產負債表里所有帶“應收“兩個字的科目數字總和,減去”應收票據“里銀行承兌匯票金額

如何看應收/總資產的比例?

第一看是否過大。一般超過三成就有問題。可用應收賬款余額除以月均營收,看相當于幾個月的收入。跟同行業其他公司數據對比,中位數以上是偏大。該數據越小越好。

第二看是否有巨變。不該發生超過營收增幅的應收款增幅。

第三看是否異常。其他應收款突然增加?

貨幣資金/有息負債

一個穩健的公司,它的貨幣資金應該能覆蓋有息負債。可以和歷史比較,看看企業的變化,無需和同行比。

非主業資產/總資產:看一個公司是否將注意力放在自己擅長的領域。

如果和主業無關的資產占比增加,說明這家公司管理層在自己行業內已經很難發現有潛力的投資機會。



$$$利潤表

凈利潤產生過程:1、從營業收入到營業利潤的變化;2、從營業利潤到凈利潤的變化

收付實現制VS權責發生制

收付實現制:以現金的收和支來界定收入和費用,收到手上的就是收入,支出去的就是費用;

權責發生制:以權力和責任的發生來確定應收(應該得到的收入)和應支(應該支出的費用)

營業收入產生途徑: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或讓渡資產使用權(現金、無形資產、固定資產等)。

不包括為第三方或客戶代收的款項(代收的增值稅不計入報表收入)

在財報中輸入“滿足以下條件時確認”進行搜索,能夠找到該公司對收入的確認原則。這個規則在閱讀公司財報時一定要看。

需關注:營業成本/主業營務收入

營業成本:就是報表期內公司為了銷售,而從資產負債表存貨科目里搬走存貨的價值。

毛利潤 = 主營業務收入 - 營業成本

毛利率 = 毛利潤 / 主營業務收入

衡量公司的毛利率,需要和同業比較。毛利率比同行高很多的企業,要么是強者,要么是造假。

毛利率的提高,是成本是下降,或是售價上升。

需觀察年度變化的趨勢,分析毛利率變化原因。

主營業務涉獵特別廣泛的公司,先對價值打個折。

五大客戶營收——>反映公司對大客戶的依賴程度。

營業總收入

利潤表中的成本和費用,是在該期間內為取得收入而發生的成本和費用,即配比原則。

營業總成本包括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營業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

在研報中輸入“稅率”搜索,可找到公司承擔的稅種和稅率。

城建維護稅和兩個教育附加稅,是以流轉稅稅額為基數乘以稅率。所謂流轉稅,包括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和關稅。

營業利潤

營業利潤率 = 營業利潤 / 營業總收入

看營業利潤及營業利潤率的歷史變化趨勢,以及與同行業其他公司進行對比。

凈利潤 = 營業利潤 + 營業外收支 - 所得稅

凈利潤 ≠ 掙到錢。

## 凈利潤需和現金流量表的“經營現金流量凈額”對照著看,可直接用“經營現金流量凈額 / 凈利潤” 來衡量凈利潤含金量,該比值連續數年大于1,發現“印鈔機”概率大,若連續數年小于1,則需警惕。

利潤表需關注四個要點:營業收入、毛利率、費用率、營業利潤率。

營業收入的增長——>可能是需求的增長

關注點:需看營收絕對數的增長,還需看增速是否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營收增長高于行業平均增長速度,說明企業的市場份額在擴大,是行業中的強者。

高毛利率——> 公司產品或服務有很強的競爭優勢,其替代品較少活替代的代價很高。

(毛利潤 = 營業收入 - 營業成本,毛利率 = 毛利潤 / 營業收入)

毛利率能保持40%以上的,通常具有某種競爭優勢。毛利率較高的行業:信息技術、醫藥生物、食品飲料、餐飲旅游、文化傳播、房地產等。

毛利率 < 40%, 企業通常處于高度競爭環境中;

毛利率 < 20%, 少關注……

費用率

費用(三費):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費用率 = 費用 / 營業收入

費用率可用費用占毛利潤的比例來觀察,去掉了生產成本的影響。

費用控制在毛利潤30%以內,優秀企業;在30%~70%區域,有一定競爭優勢;超過毛利潤70%,~~

營業利潤率 = 營業利潤 / 營業收入;——>財報核心數字,體現企業的盈利能力。

關注點:數字大小,對比歷史變化。看營業利潤率上升是因為售價提升、成本下降,還是費用控制得力?

思考:提價會不會導致市場份額下降?成本是全行業一起降還是公司單獨降?原因是什么?是一次性影響還是持續影響?費用控制有沒有傷及公司團隊戰斗力?是一次性費用減少還是永久性?競爭對手是否可以采取同樣行動?

利潤表最后一步:確認凈利潤是否變成現金回到公司賬上。

方法:用現金流量表里的“凈現金流量凈額” 除以利潤表里的“凈利潤”,該比值越大越好,持續大于1是優秀企業的特征,代表企業的凈利潤全部或大部分變成了真實的現金,回到了賬上。



$$$現金流量表

企業借錢和吸引股東投錢的行為——>籌資活動

企業掙錢的過程:投資活動和日常經營活動

三個板塊:籌資活動現金流、投資活動現金流和經營活動現金流

## 現金流量表是從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里推導來的,是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補充說明。

經營活動現金流

兩個關鍵數字: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

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為負的企業,通常日子不好過(銀行和控股類公司除外)。看此數值是否大于零,大多少。

#小于0—>企業入不敷出,需籌錢度日。

#等于0—>勉強維持當前規模的經營活動

#大于0,但小于折舊攤銷—>可以維持當前規模的經營活動,還能部分補償折舊攤銷,但不具備設備更新升級能力

#大于0,且等于折舊攤銷—>可維持當前規模的經營活動,補償折舊攤銷,但無法擴大再生產

#大于0,且大于折舊攤銷—>可維持當前規模的經營活動,補償折舊攤銷,還能為擴大再生產提供資金,企業具有潛在成長性。

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還可以和凈利潤印證。用現金流量表里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 除以利潤表里的“凈利潤”,該比值越大越好,持續大于1是優秀企業的特征。

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 ≥ 凈利潤 :說明公司凈利潤全部或大部分變成實實在在的現金,企業“掙到錢”了,這個比值持續大于1,意味公司商品或服務供不應求。

投資活動現金流

投資活動現金流為正,表明企業處于花錢擴張階段;反之若為負數,表明企業正在收縮或是擴張速度放緩。

對于企業的內外投資,首先要關注所投項目是否在企業能力范圍內。慎重對待管理層多元化擴張。

其次關注投資回報率,投資回報率是否顯著高于社會資本平均回報水平。

最后,分析企業投資資金來源于自產資金還是籌集的資金。

籌資活動現金流

區別權益性籌資和債務性籌資

權益性籌資的發行價反映市場對企業價值及成長性的估計,可作為對企業價值的參考。

債務性籌資的利率能反映市場對企業信用的評價。一般來說,債務性籌資活動利率越高,企業越危險。特別是賬上貨幣資金不是,但是債務性籌資借款利率很高的企業。


異常現象

經營活動現金流量中的異常現象主要有:

1、持續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為負。

2、雖然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為正,但主要是因為應付賬款和應付票據的增加。應付賬款和應付票據的大量增加,可能意味著企業拖欠供應商貨款,是資金鏈斷裂前的一種征兆。

3、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遠低于凈利潤,需注意企業利潤造假的可能。

投資活動現金流量中的異常現象主要有:

1、購買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的支出,持續高于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說明企業持續借錢維持投資行為。

2、投資活動現金流入里面,有大量現金是因出售固定資產或其他長期資產獲得。這可能是因為企業經營能力衰敗的標志,是企業經營業績進入下滑跑道的信號燈。

尋找優質企業,關注下面5組數據足以:(閱讀、統計歷年財報)

1、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 > 凈利潤 > 0;

2、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 ≥ 營業收入;

3、投資活動現金流量凈額 < 0,且主要是投入新項目,而非用于維持原有生產力;

4、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 > 0,可放寬為排除分紅因素,該科目 > 0;

5、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 ≥ 有息負債,可放寬為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 + 應收票據中的銀行承兌匯票? > 有息負債。



企業財務分析四步走

先鳥瞰三大表概要,取得對公司初步印象:

第一步:瀏覽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各科目,關注有無異常

異常是指某科目出現明顯過大比例的變動。例如資產負債表中,資產端應重點關注應收賬款、應收票據、其他應收款、長期待攤費用有沒有大比例增長(明顯超過營業收入增長比例);負債端重點關注應收票據、應付賬款、其他應收款及短期借款有沒有大比例增長。

利潤表里,先看營業利潤率有沒有大比例變化;再看營業利潤中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投資收益及資產減值損失三者之和在營業利潤中的占比有沒有發生什么大變化;最后看營業利潤與凈利潤的比例是否保持基本穩定。

以上科目若無異常,則進行下一步分析;反之,就必須去附注中尋找解釋。

第二步:進行財務指標的歷史分析。

指標或者業績、某科目或比例增長的穩定性。連續盈利的公司,取的豐厚利潤的可信度較高;連虧兩年的公司,獲得豐厚利潤的可信度較低。

第三步:對比企業利潤和現金流量變化的趨勢。

拉長幾年看,企業的凈利潤總量和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總量,應該保持一個大致穩定的比例,且最好是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大于凈利潤。

思考:如果一方面企業獲利很好,另一方面,現金流很差,就需要問自己一個問題:利潤為什么沒有轉化為現金?并進行延伸思考,知道找到問題的可信解釋。可幫助躲避大多數造假企業。

第四步:將企業與競爭對手比較

將企業的業績與競爭對手或是行業指標比較。

與行業比較。若企業增長低于行業平均增長,說明企業的市場份額在降低,競爭優勢在慢慢消失,最終可能會被跑的更快的競爭對手打敗。

與競爭對手比較,一方面是比較資產負債結構,看行業內人士對資源的運用方向是否觀點一致,對未來發展是有共識還是分歧;另一方面是比較利潤表指標,通過利潤產生過程中的各項收入和費用的比較,觀察管理層是否稱職,是否有效的運用了股東提供的資源。

通過對異常的關注,對企業財務指標的歷史對比、趨勢分析以及和同行業競爭對手的對比,最終完成對企業安全性、盈利能力、成長性和營運能力的量化,從而評估企業價值。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