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才看《請回答1988》,我的反射弧的確長,剛開始在學校劇荒的時候,看第一集的確有點看不下去的感覺。韓劇看《鬼怪》,據說超過了回答的收視率,才決定無論如何要看一看這部被視為經典之作的電視劇。春節期間斷斷續續看完,竟然有種空落落的感覺。不同于那些找編劇埋藏在劇里的伏筆,以及對于人物的分析,我更喜歡這部劇的那種朦朦朧朧的感覺。盡管我們之間隔了三十多年,但是卻是相似的青春。
曾幾何時,我們也會不理解父母對我們的那些苛責,與他們之間始終有些隔閡,面對面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寶拉在面對爸爸那種無話可說的感覺似曾相識,當我們成熟了、長大了,漸漸理解他們了,卻驀然發現他們漸漸老了。在電視劇的最后,中年德善說最想回到88年,因為那個時候的爸爸媽媽還沒有老,還能為他們做自己能做的事,子欲養而親不待,沒有什么是比這更可惜的了。
善宇媽媽在受到婆婆欺負后看到正峰媽媽送來的鮑魚粥,說了一句,親不入故。我相信在那個物質生活并不是很豐富的年代,鄰里之間存在著是存在著一種現在理解不了的親密關系,從第一集每家每戶互相送飯就可以看出,他們可以因為一家的事情而開心或焦急,在電視機外面就可以感受到鄰里之間的那種溫馨。
我想每個人都是會有這樣的青春:聽流行音樂,追星,偶爾逃課去看場電影,踢球到大汗淋漓……無論什么年代,好像我們的高中時代都是這樣過來的。不可避免的,也有友情和愛情。說實話,開始時我更希望阿澤是老公,或許是已經知道了結局,看的時候更沒有那種揪心,但是卻覺得狗煥更好,也許正像他說的,他卻少的是時機還有勇氣,如果那些數不清的時刻他能夠勇敢一點,也許結局會不一樣,可是人生啊!怎么能夠重來?相比之下,阿澤雖然有些遲鈍,但他更細膩更能體諒和尊重德善。而阿澤也為了他們之間的友情等了德善六年,真正的友情應當是這樣。當我們各自踏上人生的旅途追尋夢想時,依舊記得阿澤的那個小房間,裝著各種各樣的音樂、電影、泡面,那將是我們在孤獨的黑夜里的一絲安慰。
看過那么多青春電影、電視劇,除了《最好的我們》,又找到了一部能讓我淚流滿面的。不同于《最好的我們》的對于青春的描述,請回答更多了很多關于親情以及很多元素的細膩的演繹,每一集都有讓人捧腹大笑的地方,也有最能觸動人心的淚點?;蛟S可以理解為那是對自己青春的一次正式的告別,不管怎樣,那些相似的青春終究要離我們漸行漸遠,我們只能在回憶里與它好好告別 。再見了,我的青春!再見了,雙門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