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名士風度之真性情

前一陣子,我花了半個月讀《世說新語》,一直想給大家講一講我的讀書心得,卻遲遲不敢下筆。為什么呢?這本書是南北朝時期,劉宋朝的臨川王劉義慶(公元403~444年)編撰的一部志人筆記小說,主要記述了東漢末年至南朝宋時二百多年間士族階層的故事。你看,僅僅是介紹劉義慶的時代,就用了這么長的定語。

魏晉南北朝是一段非常復雜的歷史,想要說清楚并不容易,可是,如果不對時代背景作些梳理和介紹,大家只聽故事,恐怕也是如云里霧里,不能得其精髓。所以,我們先帶領大家復習一下相關的歷史知識。


1. 東漢末年(公元184~公元220年)。從黃巾軍起義開始算起,應該是公元184年起,公元220年,曹丕逼漢獻帝"禪讓"、正式取代漢王朝,建立曹魏結束。這一時期,群雄割據,天下大亂。

2. 曹魏時期(公元220~公元265年)。公元220年,曹丕稱帝,265年,司馬炎篡魏,曹魏滅亡,共45年。曹魏時期,繼承了東漢時期對西域的統治,公元263年,魏滅蜀,朝鮮半島一半領土也納入版圖,疆域面積進一步擴大。

3. 西晉時期(公元265年~公元316年)。公元280年滅吳,結束了分裂八十年的分裂局面,西晉的國家領土面積幾乎與東漢時期相同。尤其是西晉第一位皇帝晉武帝司馬炎在位時,重視農業生產,反對奢侈,厲行節儉,國家的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尤其是太康年間(公元280~289年),是西晉最為安定的時期,出現了四海平一、天下康寧的升平景象,史稱太康盛世。公元290年,晉武帝病逝,諸王為爭奪中央權力,內訌不已,形成16年的內戰,史稱八王之亂(公元291~公元306年)。士族權力也越來越大,皇權衰落,公元316年,匈奴軍攻破長安,西晉結束。

4. 東晉時期(公元317~公元420年)。西晉滅亡后的第二年,公元317年,司馬睿在建康稱帝,續建了晉朝,史稱東晉。 公元420年,權臣劉裕篡奪帝位,建立宋,東晉滅亡。

東晉偏安于江南一隅,處于長江淮河以南。當時北方大亂,與北方的五胡十六國并存,這一歷史時期又稱東晉十六國。東晉與之前的孫吳以及其后的宋、齊、梁、陳,合稱為六朝。劉裕建立起劉宋政權后,開始進入南北朝時期。

5. 南北朝時期(公元420~公元589年)。當時,南方相繼出現宋、齊、梁、陳四個政權,北方則是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五個政權,南北方同時存在,歷史上稱為南北朝時期。

公元577年,北周攻滅北齊,統一北方,公元581年,楊堅受禪代北周稱帝,改國號為隋,北周滅亡。公元589年,隋滅南方的陳政權,統一全國。至此,從東晉以來的南北分裂局面終于結束。


再回到《世說新語》這本書

作者劉義慶是宋武帝劉裕的侄子,自幼才華出眾。他不僅頗有政治才干,而且愛好文學,他組織門下的文士編寫了著名的《世說新語》。因為劉義慶卒于公元444年,所以,這部書主要介紹的是東漢末年至東晉時期士族階層的人物軼事,跨時約兩百余年。

這里,還要介紹一下何為士族?定義是這樣的:士族又稱門第、衣冠、世族、勢族、世家、巨室、門閥等。門閥,是門第和閥閱的合稱,指世代為官的名門望族。門閥制度是中國歷史上從兩漢到隋唐最為顯著的選拔官員的系統,直到唐代,門閥制度才逐漸被以個人文化水平考試為依據的科舉制度所取代。

魏晉南北朝時期,士族的權力很大,富比王侯,甚至不將皇室放在眼里。士族人士看不起庶族出身的寒士,彼此不通婚。出身低的寒士,即使當了高官,也被看不起。

這部書一共有一千多則故事,我們選取幾則,講講魏晉人士的風度之真性情。

1

丞相王導(276~339)為東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連晉元帝司馬睿都對其敬讓三分。王丞相和下屬們聚在一起,每次發言,下屬們都競相贊美。王述(303~368)因為父親曾擔任東海太守,被王導征召為屬官。王述這個人大器晚成,當時人們都以為他有點呆傻。但是,就是這個“癡人”,看到大家阿諛奉承的樣子,就說:“長官又不是堯、舜,怎么可能事事都是對的呢?”王述當時還是年輕人,地位也比較低,出此驚人之語,這樣的人如果是生活在現代,肯定是“缺根筋”的人,估計早成了領導的眼中釘,被拔去了。可是,丞相王導對此年輕人卻刮目相看,“甚相嘆賞”——大加感嘆、贊賞。

2

關于王戎,大家比較熟悉的是他小時候的故事:王戎七歲時,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看到路邊有一棵李樹,上面長滿了紅紅的李子。小朋友們都爭相去摘,只有王戎不動。有人問:王戎,你怎么不來摘李子?王戎說:這李子一定是苦的。大家不相信,結果一嘗,果然是苦的。大家很奇怪,王戎說:這棵樹長在路邊,人來人往,可是樹上卻滿是果子,并沒有少。如果李子不是苦的,怎么可能不被人摘吃呢?

可見,王戎從小就非常聰明,具有冷靜、善思的特點。王戎長大后,非常有才華,是“竹林七賢”之一。他是一個重情之人。

王戎的兒子王綏十九歲時死了,王戎非常悲傷。山濤(同為“竹林七賢”之一)的兒子山簡來看望他,勸他說:“不過是一個年幼的孩子,何至于就傷心到如此地步呢?”王戎說:“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鐘,正在我輩。”意思是:圣人能夠不動感情,最下等的愚民不懂得感情。感情最專注的,就是我們這種人啊。山簡深以為然,也不禁為之悲痛不已。

3

說到王戎,還可以說說他的妻子。王戎的妻子常常稱王戎為“卿”(夫妻間用,表示親昵意)。王戎覺得這樣不合禮數,就讓妻子不要再這樣稱呼他。妻子卻說:“親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意思為:我親你愛你,才稱呼你“卿”,我不稱呼“卿”,誰來稱你“卿”呢?)王戎沒有辦法,只好任由她了。

我看到這則故事,覺得這位女子非常可愛哦!撒點小嬌,既是小女子的專利,也是很幸福的事。

4

漢末晉初的名臣王渾,娶妻鐘琰。鐘夫人出身名門,是曹魏重臣、著名書法家鐘繇的曾孫女,自幼飽讀詩書,幾歲的時候就能撰寫文章。成年后,又因為舉止符合禮儀法度,為中表所推崇,另有文集五卷,為當時有名的女性。

鐘夫人嫁給王渾后,生子王濟。有一次,夫妻二人正坐在一起聊天,兒子王濟從院中經過,王渾非常欣慰地說:“有這樣的兒子,足慰人心!”鐘夫人說:“如果我嫁給參軍,生的兒子還不止這樣呢!”

鐘夫人所說的“參軍”是指王渾的弟弟王淪,可見,鐘夫人覺得自己這丈夫還比不上小叔子呢。這樣和丈夫開玩笑,甚至有貶低意味,在后世的封建女性,幾乎是不可想象的。可是,在我們看來,卻又覺得非常之親切。

禮法制度在封建時代,一向是士人們所遵守的信條。但是,我們看《世說新語》里,名士們則宣稱:禮法豈是為我輩所設也?當時的名士們均以放誕、任性為榮,崇尚自然性情的流露,大概就是《紅樓夢》里所說的,“是真名士自風流”吧,當然,這種自然性情是以才華會依托的。

這樣的經典故事還有很多,我們以后再分專題給大家介紹。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易中天《中華史》系列 第一章 時代 一. 魏之亡 1. 一切重大的世界歷史事變和人物,一般地說都會出現兩次—...
    翼飏_Sa閱讀 1,415評論 0 1
  • 仿林清玄《家家有明月清風》 我們在家庭聚會中看見許多不停的刷著朋友圈的雙手,那曾是繪畫,寫作的雙手;我們看見許多...
    楊雅捷閱讀 209評論 0 0
  • 2018.1.29~藍藍天空 可控時間太少,效率也不高的我,就只有早上練習了一下聲音,晚上也沒有...
    敢比會更重要閱讀 156評論 0 0
  • 一個自由的心態,一份喜歡的工作,一份安穩的睡眠,一份享受生活的美好心情。 以平常心對待生活,生活,無處不是坦途。以...
    慢悟m閱讀 201評論 1 7
  • YOUNG12閱讀 271評論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