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用幽默方式與孩子對話

連續兩個禮拜,童童媽媽去女兒房間時,注意到女兒桌上有一桶還沒吃完的牛皮糖,學特長的書包一直斜斜地倒在地上,地上一雙拖鞋前一只,后一只地趴著,每次女兒要坐到書桌前,還要繞過這個書包才可以穩穩地坐在椅子上。

要是以前,童童媽媽會盡她的舉手之勞,將吃的零食帶到樓下,然后順手將幾天未放到固定地方的書包幫她放好,保持房間的整潔。

這次,童童媽媽決定不再對女兒生活包辦,而且還會做到閉嘴,她就想看看,女兒哪一天突然心血來潮又會將自己的房間重新整理一下,至少扶起那有點絆腳的書包,期待中….

一個禮拜,兩個禮拜……房間原封未動,特別佩服的是當童童媽媽每次去開錄音機時都被那個躺在地上的大書包絆到幾次,相信女兒也會被絆到幾次,童童媽媽也想不明白,女兒為什么就是不扶起來呢,寧愿每次繞過書包去書桌前,有時女兒想偷懶的方式也真的是太奇了怪了。

那天晚上,童童媽媽無意看到了一篇微信文章,上面寫到了怎樣與孩子幽默方式說話,還說了“一個有趣的孩子背后往往有一個幽默的媽媽”,讓她深受啟發,她發誓要做那個幽默的媽媽,也要收獲一個有趣的孩子。

第二天中午,童童媽媽決定試試她的幽默細胞。

女兒放學一回到家,習慣性地去盛飯擺筷子,準備吃飯,童童媽媽開腔了:“寶貝,媽媽今天回來發現家里發生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

“什么奇怪的事?”女兒突然來了興趣。

“我發現我們家放在客廳桌上的一瓶牛皮糖好象突然長了腳,一下子跑到你房間書桌上去了,你說奇怪不奇怪?更奇怪的是,媽媽還發現你椅子旁邊的一個大書包好象在哭泣,說主人連續好多天都不理它,并且絆到它幾次,心里好傷心!”編這些幼稚的話時,我自己都想笑。

“哈哈,也真的奇了怪了!媽媽,可能是牛皮糖它真的長了腳呢。說不定它等下又會跑下來的。”沒想到,女兒比我更逗。

兩人一笑一逗一樂,中餐愉快地結束了。

餐后,女兒很自然地將那瓶牛皮糖拿到客廳來了,并且當童童媽媽上樓時特意注意了一下,驚奇地是那個可憐躺了兩個禮拜的書包終于物歸原主,安靜開心地躺到籃子里去了。她會心地一笑,就下樓了。

“親愛的,媽媽又發現奇怪的事了,剛才看到那個長了腳的牛皮糖突然跑到樓下客廳里來了,那個哭泣的書包也笑著回家了。”童童媽媽滿含笑意地望著女兒。

“是的吧,媽媽,我說了長了腳的牛皮糖會自己跑下樓的。”好一個懂得配合的女兒。

第一次發現幽默的方式處理問題是如此簡單,也發現幽默與年齡無關。女兒長大了,童童媽媽用如此幼稚的幽默方式,女兒都會欣然接受,明知這些都是童話里才有的故事,純粹是騙三歲小孩的話,女兒都能樂意參與到其中,進行她們母女之間溫馨的對話。

有些時候不是孩子身上有太多毛病,是我們沒有發揮好的說話方式,不是強行指責,就是嘮叨無數,讓孩子往往表示反感,我行我素,試著用幽默的方式在生活中與孩子相處,不乏為智慧之舉。

要想讓孩子成為一個生活中有趣的人,你就做那個孩子背后幽默的父母。即知即行,見效甚快。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