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筆者寫完翁美玲的那篇文章,總覺得不太舒服,有種無能為力的宿命感論調。性格的養成一半歸于基因無法更改,一半又取決于童年成長家庭環境,似乎更無法更改。畢竟,誰都不是重生文小說的主角,可以穿回童年修改經歷。
心理學上的這種歸因法讓人很是郁悶,也很危險,因為很多人會認為,既然命運已定,我還努力個毛線?
所以,我今天給你一個榜樣,你會發現,命運這東西絕對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取決于你每時每刻的心態與選擇。每個選擇后,你都改變命運一次,因為,選擇分叉道路的另一邊,就是另一種不同的命運路了,不是嗎?
說起孫儷,不追星的我,對她的關注乃至喜歡,是非常慢熱的,但這種與對方努力生活重合的一直上升的曲線,很令人覺得興奮,就像是她現在的如日中天,我此刻也剛好最喜歡她。
其實,最初一點也不喜歡她,因為她演了《玉觀音》,也許那時候筆者還是中二少女,因為看過原著的原因,覺得導演選角很不明智,這個瘦瘦巴巴的小丫頭,哪里有半點像書中的女主?
后來,迷上了《幸福像花兒一樣》也許正合了我喜歡的言情小說套路,也許,最樸實無華的軍裝更襯托孫儷的獨特美麗。是的,這時候,我喜歡上了這種辨識度極高的美麗與靈動。
再后來就是更多的好作品,比如《后宮甄嬛傳》,我才發現小家碧玉的她也可以演繹烈焰紅唇。她的美麗隨著年齡的增長,與性格的成熟,漸漸變得格外璀璨,與很多空洞的美麗不同,她的美可以看得到靈魂。
當然,筆者要說的不是人們津津樂道的她的事業,而是回歸自己人生路,她的選擇與努力。娛樂圈里細數起來,單親家庭出身的不少,孫儷就是其中之一,單親家庭成長的痛苦與磨礪,是旁觀者永遠無法感同身受的。
但是,那種性格烙印,偶爾你會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比如對婚姻的恐懼,比如對男性的戒備等等。其實我們大多數人也多少會有這種感覺,畢竟,即便是父母雙全,誰又沒在成長期留下過幾條傷疤呢。
孫儷亦然,作為一個單親家庭成長的女孩,她曾長期與母親居無定所。所以,她努力,因為不努力就沒有退路;所以,她懂事,因為這樣殘缺的家,需要她們大小兩個女人撐起來,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因為父母的婚姻失敗,她曾說過恐懼婚姻,甚至認為自己可能不婚。不過,雖然恐懼著、排斥著,但對擁有一個家的夢想,一個完整的有著爸爸媽媽兒女的家,讓她沒有完全否定自己,她給自己也給對方一個機會,一個完滿的機會。
結局大家都知道,她如今家庭幸福有兒有女,還有個逗比老公,每次談到家庭,孫儷總是笑得滿足,讓觀者也忍不住跟著微笑起來。
你看,同樣的單親經歷,可以有著截然不同的選擇和結局。極致悲觀如翁美玲,她只看到黑暗,或者說,她把光明掛在他人身上,那人離去就是永黑的夜。而親手抓住光明絕不放手的孫儷,她給自己打造了一個充滿光明,充滿愛的家。她的光永遠在她自己手心里,所以,她不會再害怕它消失。
心理學上曾經有個很有名的研究,就是雙子研究。對許多對同卵雙胞胎進行數十年的跟蹤調查,研究的目的就是,有著100%相同基因的雙胞胎們,在不同的收養家庭環境中,性格還是否有著高度相似性,調查結果依舊是富有爭議的基因論和環境論各占50%。
這結論似乎依舊宿命論的很,似乎筆者推崇的孫儷這樣的榜樣只是個例。其實不是的,這樣的調查里還忽略了一個要素,心態,面對童年傷痛的心態,是積極還是消極,這是命運是否改變的關鍵。
雙胞胎調查中,有這樣一對雙胞胎男孩,他們出生在一個有著酗酒、家暴父親的家庭,最后被兒童保護組織,將他們分別交給兩個類似的家庭收養。幾十年后,雙胞胎之一成為一個跟他父親一樣的酒鬼,也有家暴行為。另一個則成為一位中產人士,有著美滿的家庭和上升的事業。
調查員詢問導致他們性格生活成因的問題,他們的第一句話都是,"你知道的,我有個那樣的父親。"
然后,酗酒的兄弟說,"所以,我現在變得跟他一樣。"而那位中產則微笑著說,"所以,我發誓不會變得跟他一樣。"
你看,這就是原因,這就是消極心態與積極心態選擇的不同,這就是把命運交給別人和握在自己手中的不同。
人生總有各種各樣的苦難,它不會只降臨到你一個人身上,與其總是盯著制造苦難的始作俑者,不如把視線移開,問問自己想要什么,把那還沒熄滅的夢想光亮抓在自己手中,然后去努力去拼搏,就像孫儷一樣。
雖然童年的傷痛無法更改,但,我們畢竟已經不是無能為力的小孩子,我們可以撒手放開那些已失去的,去抓住未來我們能夠親手打造的幸福,不是比那些別人給予的幸福更美好,更讓人興奮嗎?
好了,我終于給了你們,也給了自己一個看得見,呃,摸不太著的榜樣,這樣我心里終于舒坦了。而我,正在努力握緊自己夢想的光亮,怎么?你不信?那你看看我寫的這些文字,這就是我的夢想,我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