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心理學,相信很多人是在書上看到,或者是人們口中聽到。偶爾在生活上、工作中用上幾個小技巧,愉悅一下生活,調整一下工作。于我,是真切地陪我走過了人生很重要的一段路程。
恩,就是離婚。
沒錯,我準備在網絡上寫這件事。
1、你要什么?你最想要的是什么?你的決定是什么?
在2016年初那陣,是要分不分的階段。
我知道產后幾年都是雞飛狗跳的,甚至我跟婆家說,每個婚姻這幾年都差不多,這是一道坎,過去了就過去了,過不去就散了。小孩父親那么決絕,也促使我深刻思考以前一直自己騙自己的:我們兩家、我們倆之間的巨大差異,我們未來的種種可能,和我們需要做出的付出與改變,以及可能性。
往事歷歷在目,我不快樂。很不快樂。
我擔心未來我會后悔。孩子都有了,我很糾結。
巧的是,我的律師也是婚姻咨詢師,這也我在離婚前去接觸心理咨詢師。一場場咨詢下來,我發現每次都會問我,我的想法,我的決定,我的內心。
我的內心
那個時候的我,很明確的知道,這段感情我不快樂.剛生了孩子,那么小的娃娃,我不知道怎么處理離婚對孩子的影響。我所有的育兒體系是建立在雙親的基礎上的。如果離婚,那我剛建立的育兒模型就要推倒重來。
如何重建?我不知道。
思慮再三,原來我最擔心的是我之前的育兒學習變成沉沒成本。
我愿意等這段時間過去,也給我們一點機會。
大數據說,等對方醒悟,南京獨生子要到四十多歲。像我孩子父親這種,可能有一天會頓悟吧。
少年夫妻老來伴,為什么不提中間?因為中間就是熬啊!~
一直以來,我都有意識的告訴自己,要學會目標管理。以前覺得一家和睦最重要,所以各種忍讓,委曲求全。誰知道委屈受盡沒有半點全。
一家和睦只是形式,我最終想要的是幸福,幸福的方式有很多種,形式上可以是一家三口,可以是丁克夫妻,也可以是孑然一身。重要的是這個集體里,每個人都想著與彼此共建幸福。
后來我就真正開始了目標管理的人生。李笑來老師在一次的演講里說:有時候要好好問問自己的內心,你想要什么,到底什么更重要。
?
2、其他人都是你的NPC,只是為了給你的大腦提供體驗而已。
曾經有想過把這段經歷寫下來,寫成一本悲慘日記,等到孩子長大了,萬一要是不理解我,甚至恨我的時候就給他看。
我買了超大的筆記本,最順手的筆,裝好了心目中的書房,準備動筆。
寫著寫著,就歪了。
不下下去。
這與我的初衷相違。
因為離婚時沒吵沒鬧,所以我的心理一直抹不平。憑什么事都是他做,卻要我來給他兜底,還要維護他的名聲?!
我跟咨詢師說,我不想去爭什么,他那么決絕的要走,我也不想挽留。甚至我還感激他是現在提出來的,萬一等我娃娃再大一點,或者等我四五十歲,不能折騰了,更加習慣這樣的日子了,那我是不是比較慘?
所以,還是感激他。
也為了孩子,都說女兒照著父親的樣子找老公。我希望我的女兒愛情美滿,婚姻幸福。我更不希望等我女兒長大成人后,會有人跟她說:
誒,聽說當年你爸媽離婚那會兒,鬧得沸沸揚揚!
你爸爸干了xxxx
你媽媽做了xxxx
你的公公婆婆和爺爺奶奶也xxxx
大家都知道哦~
甄嬛說:不要為不值得的人、不值得的事,浪費時間和心力。
我有我堅守的,有我更在乎的。
心理咨詢師卻問我,你感激他什么?到底感激他什么?雖然你說的這些確實是有所感激,但是你跟那些方丈居士給人是不一樣的感覺的。他們是那種虛懷若谷的寬廣,而你就給人比較硬。你想想,難道這段婚姻就么沒有一點快樂?
快樂?有嗎?沒有嗎?兩個人互不認識到朝夕相處這么多年,必然是有快樂的。我跟老師說,我找到了!我知道了!
上帝許我一段經歷,這段經歷是我的,不是別人的。陪我走過這段的,不是他也會是別人。
人活一世,我活兩世,賺翻了!
3、我的目標
我的志愿是活成一個老妖精,做一個慈祥的老奶奶。
做一個面容慈祥的老者,是需要底氣的。
目前能想到的,有經濟基礎,要有寬容的心態。
啊,目標很簡單,細分下來,要付出的好多,要忽略很多。
反思一下,好像往厚黑的路上更進一步了。
畢竟才一年,要說沒有影響也是假的,最近看問題都很感性,也更包子性格了。最近的節奏有點慢,
ps:
今天的作業出發點是最近讀書方法論里的一條建議,說在開始讀書前花5分鐘把自己已經知道的或者是跟這個主題能聯想到的寫下來。當我看到心理學的時候,我就想起幫助過我的心理咨詢師,真的很謝謝她們。
第二個是發現菜蔬的思維真的很理性,我這個感性的人估計在聽完一周的課后,就不知道身處何地了。所以,還是提前寫吧,可以的話,結束再反思。
但素,第二篇作業已經發了,才發第一篇,也是可以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