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網上充斥著對樂嘉帶4歲女兒徒步76公里沙漠的評論,不禁讓我想起另一件類似的我剛親歷的事情。月初帶米去某名山大川寫生游學一趟,認識了一些父母和孩子,了解了一些情況,折射出很多現象,和大家分享,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感觸和思考。此次游學中有一個媽媽,帶著3個孩子,分別是3歲、5歲和7歲,還有丈夫和保姆。我幾乎是在游學過了一大半,才對上號。當然這是我的個性使然,不會主動去探究人。這個媽媽,給我的第一印象是看上去瘦弱,甚至有點憔悴(事后聽說剛從海外開會趕回來,就參加了此次游學)。她就是某著名的創新教育機構的創始人。下面只想講我聽到的和我看到的,我會盡量說事實部分和可以確認的部分。1、參加這個活動,這個家庭是特批的。活動明確6歲以上的兒童才可以參加。因此,3歲和5歲的另外兩個孩子同游就意味著是特批的。2、活動主辦方和該創新教育機構有合作,活動主辦方在該創新教育機構開課,所以兩個老板相熟。3、據說該媽媽在網上秀過她的馬甲線,最后一天晚宴,通過其貼身裙裝,確實可以證實其身材好,不見贅肉。4、最后一天早上6點多,我在酒店外散步,看到其丈夫穿著運動短褲,帶著耳機,在晨跑,從其步幅步態可以看出其是長期堅持鍛煉的。5、因為是寫生,山上兩天,孩子們是一邊爬山,一到合適寫生點就停下寫生的。媽媽帶著最小的女兒爬在最后,由壓陣的一個老師全程陪同。寫生停留點處,不參加寫生的3歲和5歲的孩子因為四處亂跑,常靠近不安全的欄桿,或對別的孩子寫生造成干擾,惹得個別安全意識強的家長的強烈反感。后來在有的寫生點,在有的家長的建議下,有老師干脆坐在危險欄桿前,防止兩個小孩跑過來出現危險。6、在峰頂,帶著小女兒爬了一上午山的媽媽直接就躺在巖石上睡起覺來。7、每餐飯,導游就會強調:“這個桌子是留給某某家的”。8、孩子吵鬧的時候,有家長看到媽媽被吵煩了,直接走了,把兩個孩子留給了保姆。9、有家長說,爸爸根本不怎么管孩子,只管自己看手機。10、孩子們室內寫生時,家長周邊游,兩個小孩隨行,在交通車上,兩個小孩很高興,一直在玩鬧,媽媽坐在旁邊,試圖帶著孩子一起唱英文歌,但未能吸引孩子多久的注意力,于是,一路上,媽媽都在“噓噓”。11、據說,孩子們的英文很好。12、就我看,大兒子的作品是全部作品中最差的之一,當然年齡小也是客觀事實。13、家中只有一個保姆,據媽媽稱,保姆只管家務,孩子都是夫妻倆自己帶。14、漂流時,一個筏子只能坐兩個大人加一個小孩,但兩個小孩都要求和媽媽在一起。旁邊的家長打趣爸爸,爸爸自我解嘲到,大兒子和我的關系比較好。15、黃山排隊坐纜車時,保姆帶著5歲和7歲的兒子,父母都不在身邊,兩個男孩發生打斗,哭著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保姆未能有效制止,靠的旁人勸解;后來導游又來帶保姆和兩個孩子走了綠色通道。我的看法:1、孩子都是普通孩子,家長也都是普通家長,都在成長中,不必被光環蒙住眼睛。2、什么國外孩子在公眾場合守規矩,中國孩子在這方面差些的說法,經不起推敲。孩子有天性,該家庭不是選擇坐在最后,就是坐在最前面,就是有意識,避免吵鬧大家。3、作為創新辦學的公眾人物,受到社會矚目。但此次游學,我看到的是,她也在尋求特權,并享受特權,比如,特批進團,比如,單獨一桌的餐桌特權。但無論對于公眾人物,還是辦教育的人,意識不到這一點,是很糟糕的。引發我寫下上述這么多贅言的根本原因,也許就是,如果我是她,不會報名參加這個活動,其一,是否真的合適自己的孩子?其二,是否給別人添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