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最主要的練習是跟著張梅上了一節流瑜伽的課,感覺身體有點累,一整天除了這節流就沒有再自己練習。出了大量的汗,其實整體上沒有上周她的那一節流暢,但節奏依然感覺挺好。
我也一直在模仿張梅的課,課程的流暢程度已經比較接近了,語言組織也還可以,但上課的節奏感是個摸不著的東西,需要大量的上課經驗之后才能摸索出來。
也不知道節奏感是天賦還是后天努力摸索,應該兩者都有吧。自己畢竟只上了梵音的流,別的比較有名的流瑜伽培訓都沒有參加過,自己再積攢一段時間,說不定就需要去流瑜伽的工作坊了。
好多人問我要不要參加這個參加那個的工作坊,這一種瑜伽類型我還沒搞明白,實在沒興趣去學習別的。
說回張梅的課,今天會員和我討論了張梅的為什么感覺舒服,每節課出汗很多,練習完身體也伸展,不像有些瑜伽課練習完身體反而比較僵硬和酸疼。大約想了這么幾點:
1動作流暢連續,注重呼吸。當然這也應該是所有流瑜伽都應該首先關注的,流又不像哈他和艾揚格專注身體的正位和調整,來練習不就圖一個流暢性嘛,而這個流暢首先是呼吸的流暢,然后才是動作的流暢。只是有的老師把體式的串聯放在第一位,不強調呼吸的作用,課程就成了干巴巴的體式練習。
2課程節奏感好。這個剛才也說了,一定是需要上課經驗和自己的實際練習經驗才可以。好的一節流瑜伽要有音樂的感覺,每個體式保持的時間,體式之間的連接,左右時間的平衡,以及體式由易到難的漸進編排,都需要老師有極好的掌控力。這樣一節課下來會員感覺才會舒暢痛快。
我一直還是以新手自居,只想簡單的在體式變化上玩花樣,其實是腦子懶,不想思考多想事情。但按照自己帶課的進程來說也到了應該考慮課程節奏感的階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