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來翻看舊書,讀到戰國思想家楊朱“拔一毛立天下而不為”的故事,頓覺對他肅然起敬,便想分享與你:
楊朱是戰國的思想家。他將人的生命看的最重,主張人的生命屬于自己且只屬于一次,無論是財富、權利乃至整個天下都不值得拿取交換,它既不許別人侵奪自己,也不許自己侵奪他人,他最著名也是最引人爭議,而在我看來最是值得敬佩的是“拔一毛立天下而不為!”:也就是說即便拔我一根毛就能換取天下人的利益我也不干!法家說:你給君主出力,君主給你好處!他不肯拔自己這根毛;儒家說:你歸仁,就會攤上一個好皇帝,生活既能又高尚又幸福,他也搖頭。
這種強調生命屬于自己,該由自己作覺得的觀點,在我看來真真是太帥了!
要知道在那個被儒家文化思想浸染下的年代,以天下為己任被定義成了讀書人的規則,儒生都是搶著或至少是裝的搶著的樣子取主動承擔稍微有點正常的讀書人都是又極強的使命感,時刻在思考“天下喝民族命運攸關,該怎么辦?”始終堅信“輔佐明主平治天下,舍我其誰?”,反倒是如果一個讀書人,尤其是在激蕩時期如果不以天下為己任,閉口不談國事,會被看作是沒有心肝!
在儒家文化影響下,中國歷來的個人和群體關系很不正常,歷史上長時間的以群體的名義進行的道德綁架,使得人人背負著空泛泛的責任,以天下為己任,甚至到兩千年后的現在我們也經常看到或聽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還常有國學演講開頭便以張載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那四句話開篇,想想我們幾千年來儒生都一直在憂國憂民,憂的內容基本一致,都是怎么辦和舍我其誰,到頭來我們會發現越沒有獨立的精神,越喜歡這樣的宏大責任,古思想圣賢者在如何為萬世開太平的旁邊,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完全不成比例,古代的思想者最大的話題,最大的心事,無非是對政治權力攤派,許多人讀古代諸子的著作會產生厭倦之感,因為說來說去總是先磨練自己,再配合君主,君臣齊心,打造儒家理想中的等級社會那一套話,看一種還心情,看了2000年里的書,就會想為什么不換些話題,換種想法。從先秦諸子到明清之交的思想家,殫精竭慮苦思出路,但并沒有想出什么,他們對就必定批評起來頭頭是道,一旦試圖尋找答案,又總是讓回就經驗和儒家的舊框架,從我們今天的思考來看,他們的工作甚至沒有構成思想的基礎
這也正是我敬佩楊朱在那么早就明白獨立思想的價值,并能砥柱洪流堅守自己的個性和原則。現在我也明白了他為什么堅持一毛都不肯拔呢,因為很少有人是只把你一根毛的,拔了一根總要有下一根,直到把你拔的光溜溜。
所以作為現代人,不要被群體意識綁架,去關注你喜歡的人,去干你認為自己該干的事。要明白自己存在的獨特價值,不盲從,不以環境為借口,堅持奉行內心的善良和價值觀,既然樹立了堅實的信念便勇往直前,不必一定是要被主流價值觀認可,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有必要被認可或者都能被認可的。
所以作為新生的007er戰友,我們是不是更應該注意不要拿你的原則和標準來強加別人,我們是不是更應該反思諸如:別人都是怎么樣的所以你也應該事怎么樣的;別人都能這樣你為什么不能這樣;或者人人都像你這樣,哪**該怎么辦之類,要謹慎的少一點。畢竟我們都是有獨立思想自主人格的新生人,至少是要做一個有獨立思想的新生人,所以我認為我們制定的任何規則或者是分組定指責的主要職責是在幫我們每一個加入者更方便更有效的成為有獨立尊嚴、獨立原則、獨立道德的人,而不是拿來彰顯某類人身份或權益的工具或是束縛。要知道:你有權利按照自己的意愿做決定,不必過于介意別人都怎么樣。
我愿能成為一個有“拔一毛立天下而不為”獨立思想的新生人,亦愿多結識這樣的新生人,為此我寧可付出被“仁義圣人,天下大同”的衛道士們唾棄的代價,所以如果你也是我樂意誠交,如不是請唾棄我,遠走,不送!
愿你我都終成為獨立的新生人。
祝今安。
世界的一角1586
2017年11月1日于簡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