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開始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我首先想到的是去尋找關于這方面的答案,現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很多能夠查到。但是,這樣做的效果不是很好。因為同樣的一件事情,總是有正面的意見,就會有反而的建議。在眾說紛紜的信息下,自己沒有一個邏輯,那么這樣做只能增加更多的不解。
曾經被告知,當想做什么生意的時候,最好有人可以帶一下,這樣會少走很多彎路。慢慢的,這個觀念在自己腦中形成,變成想做一件生意,別人帶是必須的。這個是基于什么樣的思維呢?我覺得有兩點一:這樣可以快速入門,或者這是一種速成的心理,也是一種取巧的心理。二是這是對于未知的恐懼的反應。對于新的生意,因為沒有接觸過,所以別人的經驗,是有一定的確定性的。
這樣的做法好處顯而易見,無非就是可以少走不必要的彎路,減少試錯的成本,可以快速的入門,增加一定的信心。但是這樣做的壞處卻也不小:別人告訴你的未必是適合你的,也未必正確,在你沒有真正進入的時候,你聽到的未必能領會。最壞的是,當別人不告訴你的時候,你是選擇去做呢?還是就此放棄?曾經看到一個堂姐做皮具生意很好,想去了解,無果。所以沒有選擇去做這一行。本來看好的一項生意,就這樣沒有自己親自去了解。這樣的邏輯明顯是行不通的!想做一件事,是看到這件事的價值,或者未來的成長,而不是因為別人告訴你的,這個可以做,你才去做。
所有的事情都是有成本的。時間成本,機會成本……我們更多的是關注于結果,而沒有真正的去思考這個結果需要的成本。思維邏輯也是不對的,就是想著以越少的付出,得到越多的收益。隔行如隔山,這是想從事一項生意的成本。有人帶是好事,沒有的時候,就需要靠自己的摸索,沒有什么事情是不付出就可以有回報的。
有個很不好的習慣,在心理上依賴別人,期望別人的認同,而沒有自己的勇氣。正確并不是來自正確本身,而是來自別人的認同。在自己的認知里面,很少或者害怕去自己去尋找答案,然后做出自己的選擇,并且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正確是沒有價值的,真正的價值來自于特立獨行且正確。
最近,當一個問題問到自己的時候,自己的焦慮不由自生:如果我不做我現在所從事的行業,我能夠做什么?答案是那么空白。在自己所從事的行業8年,自己一直過得渾渾噩噩。以一種低效率的勤奮來掩蓋自己的懶惰。在2015的時候,自己想過從事其他行業,自己的做法就是去自己的朋友那里,想從朋友那里得到一些信息,然并卵。今年一度又想著做其他,最后,自己還是沒有真正的邁出去第一步。因為自己的行動邏輯是不對的。自己想從事其他,我想到的第一個反應是從親朋好友里尋找可以提供幫助,現在看來,這是一個特別不好的做法。
因為自己的行為應該來自于自己的思考。不能單純的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真正的問題是自己有什么,自己能夠做什么,并且自己想付出什么代價去得到自己想要的。
自己一直在努力把事情做對,卻沒有去想做對一件事情。如果我一無所有,當別人問你有什么的時候,我一定是毫無底氣的。當自己在畢業的時候,還沒有找到工作的時候,面對別人的提問,或者面對母親輕嘆說還不知做什么的時候;在面臨著自己很重要選擇的時候,自己選擇的是別人認同的事,這樣會讓自己輕松一陣,但是更多的時候,卻是內心的無奈。
選擇做一件正確且有價值的事情是很困難的,首先是需要正確,而且這個正確是別人不認同的。其次是特立獨行。以前自己的選擇是妥協放棄,選擇了輕松。這樣也放棄了很多的機會。今天,在一次面臨著選擇,我選擇面對,用做一件正確的事情的心態去做,因為這也是自己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