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紉芳
? ? ? 網傳一位33歲的白領女性為了睡眠放棄40萬年薪的工作,她的淡定讓許許多多工薪微薄的上班族不淡定了。睡覺事小,年薪事大。在大學生如過江之鯽畢業即意味著失業的當下,一職難求,更何況是高薪?
? ? ? ? 然而事物通常是均衡的,高薪往往意味著高壓。雖說"重金之下必有勇夫",但那是一時之勇,是重金誘惑下激起的沖動。長期高壓之下,人的精神是會崩潰的。
? ? ? 人,血肉之軀,有頑強的一面,也有脆弱的一面。頑強,能和痛楚的疾病作斗爭,戰勝兇狠的病魔,能在條件惡劣的環境下生存,戰勝肆虐的風雨。能承受巨大的打擊,置于死地而后生。脆弱,卻又不堪一擊。比如三天不進食或七天不喝水就會面臨死亡。同樣,得不到正常的睡眠,也會神經紊亂,苦不堪言。
? ? ? 上世紀40年代,據說前蘇聯進行了一個慘無人道的可怕實驗:睡眠實驗,即測試一個人連續30天不睡覺會發生什么事?他們從監獄招募了六名政治犯作為試驗者,用無條件釋放作為誘餌,承諾他們只要連續不眠不休30天便可以出獄。
? ? ? 研究人員將試驗者放置在一個不大不小的密室,為了確保實驗者不會睡覺,科學家在通風系統中偷偷加入了興奮劑,讓他們保持亢奮狀態。前幾天他們還能相談甚歡,為不久能出獄而沾沾自喜,然而到了第九天他們就出現了幻覺,神志不清,喃喃自語。最后場面完全失控,實驗做到一半就無法進行下去,結局非常慘烈,無法詳述,令人恐怖。
? ? ? ? 所以,高薪固然誘人,似乎可以讓你過上你想要的優渥生活。然而,也會讓你喪失最基本的人生需求。這之間的反差,可能得不償失,是難以承受的煎熬,甚至生不如死。試想,背著一座金山,像夸父逐日一樣倒在饑渴的路上,幸福不過是海市蜃樓。
? ? ? 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的需求是分層次的,由低到高。生理需求是人們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飯、穿衣、住宅、醫療等等。若不滿足,則有生命危險。所以,一切高層次的享受都基于最基本需求的滿足。生命不能本末倒置,工作的本質是為了更好的生活。這個初衷才是我們努力工作的理由。
? ? ? 不論年薪四十萬還是百萬,若連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都得不到,所為何來?曾經有富士康員工頻頻自殺的報道,如果他們能早日放棄無法承受的生理和心理重壓,從有形無形的桎梏中把自己解脫出來,也不至于最終走上絕路,喪失寶貴的生命。孰知,喪失了生命也就喪失了一切。所以,這位白領實在是一位拿得起,放得下的人。而生活中,往往放下是為了更好的啟程,更好的拿起。
? ? ? 那個有名的請假條仍言猶在耳。"世界這么大,我想去看看"。就這么簡單,放下工作,出去看看。若是瞻前顧后,為了名校教師這份還算光環閃爍的職業死守一生,那位女教師當然永遠也不會有后來浪漫幸福的際遇。? ? ? ? ? 當然,某種程度上,放下,往往意味著失去。尤其人才濟濟,競爭激烈的當下,工作“不是你放下,放下就能拿起”。在高速運轉的都市,房子,教育,醫療,養老更像幾座大山壓的人無法抬頭,讓你不敢停歇。瀟灑和睡覺的代價可能面臨的是明天的早餐在哪里?也因此,放下,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冒險。尤其是,生活中誰也不是孑然一身無牽無掛,為了孩子,想想老人,恐怕誰也難得瀟灑,更不敢意氣用事,逞一時之豪,我行我素。所以,放下,不但需要膽量更要有能力做保證。也因此,放棄四十萬年薪的女白領才引人注目,她的放下有著足夠的底氣,勢必有巨大的才氣和能力做支撐。
? ? ? ? 人生就在一念間。拿起還是放下,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智慧,而是一種底氣。對有些人來說,放下,只是為了更好地啟程。? ?
作者:張紉芳,筆名:霽月紉秋、巴巴拉,蒙古族。著有散文集《溫暖的門邊》。寧夏作家協會會員。微信公眾號:丸有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