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跑吧》:嗨,就是這個

“說來有趣,使你行動起來的東西是那么簡單,而你必須在其中行動的天地卻是那么擁擠。”

“我看見這一代人最杰出的頭腦毀于瘋狂,挨餓受凍歇斯底里,拖著自己走過黎明時分的黑人街巷尋找狠命的一劑。”

? ? ? ? ? ? ? ? ? ? ——艾倫·金斯堡《嚎叫》

1955年10月13日,在舊金山一處名為“六藝人畫廊”的廢棄修理廠里,29歲的艾倫·金斯堡面對150人朗誦了這首《嚎叫》。這首詩歌震撼了在場所有人,33歲的杰克·凱魯亞克不斷地尖叫“繼續!繼續!”。兩年后,凱魯亞克的《在路上》出版,美國進入到“垮掉的一代”。

自由、反叛。首先,這很美國,很后現代。作為同一時期的作品,《兔子,跑吧》的主人公哈利這一形象的構建有著當時盛行的“垮掉派”所宣揚的反主流原型。“兔子”哈利因厭倦而逃跑,這可以說是借鑒,又可以說是環境使然。如作者厄普代克在《紐約客》的訪談中所提到的那樣,“在1959年的美國社會,我身邊這種人多的是”。“兔子”一再出逃的形象是反傳統的,而與“垮掉派”的酗酒、濫交、吸毒相比,“兔子”又顯得溫順多了。

溫順的“兔子”始終處于一種“垮掉派”與日本“無賴派”之間的中間態。在墮落中嚎叫與墮落中生存兩者之間,“兔子”要生存,要嚎叫。在他嗅到束縛將要來臨繼而逃跑時,傳統的主流又迫使他在一次次逃跑后折返,繼而在一次次折返后,現實的境況越來越糟,直至陷入進退不能的絕境。《兔子,跑吧》是小人物的垮掉,是無法接受,無力改變又無處可逃的精神困境。

如文中所寫:

“說來有趣,使你行動起來的東西是那么簡單,而你必須在其中行動的天地卻是那么擁擠。”

厄普代克寫小人物,寫小人物的吃喝拉撒,除此,無外乎“性”。藉由此類雞毛蒜皮來展現現代人的精神狀況。五十年代又被稱為“靜寂的五十年代”或“怯懦的五十年代”,人們意欲找回“存在”,卻在無邊無際的迷惘中徹底喪失掉自己。“兔子”要逃,又不知要逃向哪里。雖然文中多次寫到“如果要去什么地方,唯一的辦法就是動身前先想清楚要去哪兒”,但顯然,《兔子,快跑》無意去探討怎樣逃,逃去哪的問題,作者反而是用一種很現實的表達方式去側重描寫逃跑之后,會有什么后果。

應該說,厄普代克仍是美國主流意識形態和社會傳統價值觀念的代言人,在談到“垮掉派”代表作《在路上》時,厄普代克曾這樣說:

“這本書顯然是在勸人跑路、逃避,不用讀我就很厭惡這種勸告...想要從五十年代已經有些松動卻讓人緊密聯系的社會網絡中退出,是不可能不經歷痛楚的。”

在對痛楚的描寫上,厄普代克毫不遮掩。“兔子”的逃跑并沒有得到自由的快感,反而是讓自己及周圍人陷入泥淖,他的小女兒被失手溺死也或是作者的一種警告。而這樣的故事轉折也恰似是對“垮掉的一代”留下的無法解決的遺留問題的一種詰問,從而將反傳統的亞文化轉移到主流意識形態中來思考。外界不乏有對“兔子”指責的聲音,顯然這種轉移的目的已經達到。

當然,故事僅到此結束似乎又有點不近人情。無法否認,社會環境等外界因素仍是“存在”的先決條件,那么,人類的出路又在哪里?在作品的最后,作者留下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尾:

“他毫不費力地從一種甜蜜的惶恐中掙脫出來,腳步也變得越來越飄然、敏捷和輕盈,于是,他跑了起來,他跑啊,跑啊,跑。”

李海鵬說,這個結尾他可以看一百萬遍。就我自己的感受來講,無論前文有多么荒唐與沉悶,讀到這里,突然發現:嘿,兔子也有點可愛,就像兔子自己的口頭語那樣,“嗨,就是這個”。

在作家們面對時代癥結無能為力的境況下,這樣的結尾更像是一個出口,一個不知道將會通向何處的出口,一個需要以寬容來守衛的出口。誰又能完全否認這個出口不會是另種意義上的一扇“窄門”呢?《基督山伯爵》里有這樣一句,“人類的全部智慧都包含在兩個詞里——等待和希望”。直到再也不能等待,直到再也沒有希望,直到再也無法逃避,再也不能,這幾個字無窮無盡,永無間隙。

《兔子,跑吧》是“兔子四部曲”里的第一本,整個“兔子”系列時間跨度長達四十年,可貴的是,作者厄普代克以一種“歇斯底里”式的現實主義全面展示出了美國中產階級的生活圖景。“兔子”在這四十年里逃跑次數達17次之多,但“兔子”的逃跑并非是實驗性的,在“文學真實”與“生活真實”之間,“兔子”無限地接近了后者。

在之前寫過的書評里,亦有類似的主題,比如《刀鋒》、《樹上的男爵》,這兩本更傾向于展現一種“文學真實”,這是偏理想化的。這一點在《刀鋒》的評論里也已提到,比如“對拉里的塑造是頗理想化的,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異國情調的'東方想象'”。早期的拉里和“兔子”的狀態十分相像:“晃膀子”。而毛姆的創作意圖不限于此,拉里從西方流浪到東方探尋得救之道,《刀鋒》強調的是求索的過程。另一本《樹上的男爵》倒像是一個平行世界,柯西莫反叛出傳統家庭,選擇在樹上生活。此時,樹上與樹下達成了一種平行,柯西莫雖然遠離了人群,反而能更好地與外界融合在一起。柯西莫的生活達成了卡爾維諾的“從另一個角度觀察世界”的創作主張。

而不論是流浪還是上樹,本質上仍是一種自醒,反觀《兔子,跑吧》,“兔子”總覺得生活少了些什么,但不知究竟少了些什么。“兔子”生活在巨變的時代,卻不能知道這種巨變給生活帶來了怎樣的變化。“兔子”僅有的只是感受,而“感受”的不完整更多的則指向了“性”,以“性”達到短暫的圓滿狀態。對于這種精神困境,厄普代克沒有逃向東方的忍耐哲學,也沒有美國式的橫沖直撞。

或因如此,我們才從這本書里讀出了點感慨——對自己的感慨。

嗨,就是這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我是黑夜里大雨紛飛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歡樂有人憂愁,有人驚喜有人失落,有的覺得收獲滿滿有...
    陌忘宇閱讀 8,587評論 28 53
  • 首先介紹下自己的背景: 我11年左右入市到現在,也差不多有4年時間,看過一些關于股票投資的書籍,對于巴菲特等股神的...
    瞎投資閱讀 5,761評論 3 8
  • ![Flask](data:image/png;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W...
    極客學院Wiki閱讀 7,267評論 0 3
  • 不知不覺易趣客已經在路上走了快一年了,感覺也該讓更多朋友認識知道易趣客,所以就謝了這篇簡介,已做創業記事。 易趣客...
    Physher閱讀 3,439評論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