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年味|難忘兒時的年味兒

文字:雪人

圖片:來網絡

一談過年,我們一定會想起那遙遠家鄉的父老鄉親,想到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想到家鄉的飯,家鄉的菜,家鄉里面淳樸的鄰居,熱情的伙伴,更會想到在家時媽媽最拿手的發糕,爸爸炸的丸子,這些點滴日常,都被記憶鐫刻在我們腦海里,成為我們對家鄉無法抹去的、溫暖的懷念,讓人想起來就心生溫暖。

可是自從我離開農村參加工作,結了婚,有了家有了孩子之后,再也感受不到要過年的氣氛,更不用說年的味道了,感覺時間如流水,一天天,一年年,悄然而過,不知不覺間青春已不再,容顏已改,對過年已不再期盼,但是卻常常回憶起兒時的年味,讓人留戀!

最讓我難忘的是小時候過年家里舌尖上的美食,那時候家里生活拮據,平時吃的都是粗茶淡飯,所以兒時的我特別盼望過年,過年了可以吃很多平時吃不到的東西。

兒時的我特別喜歡吃爸爸用豆腐渣做的丸子,現在回憶起來還想吃,可是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沒人再做這樣的丸子了,更遺憾的是父親早已不在了,所以再也沒有人會做這種丸子,只能留在記憶里回憶了。

現在的我無論如何都記不起父親是如何做的了,只知道是用做完豆腐過濾出來的殘渣做的,至于里面還放了什么我是一點也不知道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小時候過年不但有美食,還有新衣服穿,雖然家里孩子多,生活不富裕,可是爸爸媽媽平時省吃儉用,到了過年,每個孩子都能穿上一件新衣服。

在家里我是老小,很是受寵,每年過年唯獨我從頭到腳一身新,媽媽心靈手巧,會裁衣服,挑最好看的花布,扯上幾尺做上衣,再挑質量好的布料做褲子,布料買回后,媽媽裁好,由于家里沒有縫紉機就麻煩親戚家的嬸子縫制。

圖片發自簡書App

小時候每逢快過年的時候是媽媽最忙最累的時候,我們兄妹五個,每個人過年都要穿上新鞋,所以媽媽離過年還有好幾個月就開始忙針線活了,晚上我們都睡著了,媽媽還在燈下搓繩子,納鞋底,有時候到了過年那一天,我們的鞋才做完。

我的鞋媽媽費時最多,因為媽媽每次給我做鞋,都要繡花,媽媽手巧,花都是她自己畫上的,然后用各種顏色的繡花線一針一針的繡,繡完了真是漂亮,我的花鞋穿出去小伙伴們誰都比不過。

記得過大年那天,吃完午飯后穿上新鮮的衣服、鞋子和小伙伴們到處走,左鄰右舍串來串去,晚上了,外面黑,我們提著爸爸提前就做好的燈籠一會兒去這家一會兒串那家,回憶兒時的過年真是快樂。

小時候記得進了臘月,家家戶戶就開始忙碌起來,洗衣服、拆被子,臘月十六一般是掃房的日子,緊接著就是殺豬,泡米壓面,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泡米壓面蒸年糕撒豆包,在農村一般是臘月十六掃完房子之后,就開始泡黃米了,找一個干凈的二缸,把米放進缸里用水浸泡,水要沒過米,在米缸中間插個棍子,沒事就攪拌幾下。泡個三五天開始淘米,把米用水清洗干凈,用漏勺把米放在篩子里控水。

更有趣的是下一步了,淘米的前幾天就排班壓面,記得那時還比較落后沒有磨面機,需要用碾子壓面,碾子在村中央一個小土平房里,壓面時用馬或毛驢拉磨。

圖片發自簡書App

當時一個生產隊一部碾子,一百多戶人家,都要用這個碾子壓面,所以就得提前幾天排隊,那時候每年每家都要壓很多面,當排上班了,左鄰右舍鄰居親戚都來幫忙篩面,大人在屋里壓面,我們小孩在外面玩耍,那種快樂再也回不去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每年快淘米壓面的時候還有一個小程序,就是做蒸屜,爸爸早早就選取一捆又高又直的高粱秸稈,用鐵絲把高粱秸稈一根根穿上,鐵絲兩頭用弓形的兩條木頭做堵頭,穿完后,爸爸在中間扎根針,然后截取短一點的秸稈做半徑,把這跟秸稈一端固定在蒸屜的中間心位置,旋轉,每旋轉一個角度就用刀把長出的秸稈切掉,切完最后成圓形,大小放鍋里正好,現在想想那時的父親雖然沒有文化,但是這個蒸屜剪切的時候,完全是按著先找圓心,然后確定半徑畫圓的方法做的,這個蒸屜經過爸爸的一道道程序順利地完成,那時候感覺父親好偉大!

蒸屜做完后把它放進鍋里,上面鋪上用水浸過的蒸布,把水燒開直至蒸汽上騰就可以把黃米面一把把放在蒸屜上,哪里冒汽,干面就往哪里撒,等均勻地灑上三指后左右,就可以了,上面撒一層提前烀好的豇豆,然后蓋上鍋蓋,燒大約十五分鐘,年糕就熟了!金黃的年糕上面沾著一層豆子,特別美味,寫到這里我似乎聞到了濃濃的年糕的味道兒,每年都是爸爸媽媽在鍋上忙,我在灶坑燒火,目睹了爸爸媽媽蒸年糕的全過程,那時的我們累并快樂著!


圖片發自簡書App

到了臘月二十五六,做豆腐,做豆腐也像淘米壓面一樣,做豆腐的頭一天晚上,就把黃豆泡上,也是要提前排隊,排到磨豆腐了,把左鄰右舍的水桶全部借來,用它裝豆腐汁,回到家把豆腐汁倒進鍋里熬開,就是豆漿,每每此時爸爸就舀出一盆,放點白糖,特別香甜好喝,離開家后再也喝不到那么純正的豆漿了。

二十七殺雞,寫對聯、刻掛錢。

我最難忘的是糊棚糊墻,每年過年都要買幾斤報紙,用面打醬子,炕上放一個桌子,把一疊報紙放在桌子上,三哥負責用刷子給報紙刷漿糊,大哥、二哥負責往棚上和墻上粘,我負責遞報紙,把舊棚扯掉,棚和墻用新報紙粘上,粘完后,屋里頓時寬敞明亮,這還沒完事,還要買一嶺席子鋪在炕上,整個小屋頓時煥然一新,寫著寫著我的眼前就浮現出那時開心快樂的畫面。

隨著現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土房都變成了磚房,屋里裝修的風格和城市已沒什么兩樣了,現在再也體會不到當年過年前的那種忙碌并快樂著的感覺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臘月二十九煮肘子,三十早上貼對聯和掛錢,一直忙到過年那一天,整個臘月都充滿了濃濃的年味。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平時的餐桌上的飯菜都像過年似的,衣服流行什么穿什么,鞋子也是如此,所以現在不盼過年了。

我們每年過年都去婆婆家過,什么也不用準備,也感受不到年的味道了。

過去的時光永遠不復返了,所以現在更加懷念小時候的歲月,難忘兒時的年味!

圖片發自簡書App

#羽西X簡書 紅蘊新生#

活動傳送門:http://www.lxweimin.com/p/ee05f7eff678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