鴛鴦是賈母身邊的大丫鬟,是賈母身旁的一個得意人兒。也正因為如此,連很多晚輩都要敬重她。比如她到熙鳳屋里頭去,熙鳳也要趕著她叫上一句“鴛鴦姐姐”。
實際上,鴛鴦是賈府的“家生子”,家生子舊稱奴婢在主家所生的子女。家奴的子女,按清代法規,家奴的子女世代為奴,永遠服役。
不過因為鴛鴦她生得水靈,又忠心耿耿,會替老太太打點事務,所以深得老人家喜愛。
鴛鴦姓“金”,而這個“金”字也是大有寓意。
一.像金子那樣出類拔萃
我們常說是金子的將來總會發光。所以這鴛鴦雖然出身不高,卻在丫鬟中有很高的地位,出類拔萃。辦事能力也獲得眾人的好評。
熙鳳夸鴛鴦:“老太太離了鴛鴦,飯也吃不下去的……”
李紈夸鴛鴦:“老太太屋里,要沒那個鴛鴦,如何使得?從太太起,那一個敢駁老太太的回,現在他敢駁回。偏老太太只聽他一個人的話。”
甚至連這個素來被人稱作是“冷面冷心”的四小姐惜春也夸鴛鴦:“老太太昨兒還說呢,他比我們還強呢。”
賈母自己眼中的鴛鴦更是:雖年長,幸心細;能知意,且穩重;既守份,又擅言。給個珍珠人也不能換。
或許也正因為如此,賈母也是舍不得她配人家的,而且丫鬟一般也只能配小廝,身份在那里。此事或許就耽擱了吧。
由此可見,鴛鴦是多么優秀多么重要的一個人物。
二.像金子一樣“真金不怕火煉”
鴛鴦是真“金子”,所以她經得起任何考驗。
賈赦看上了她,討她做小老婆。一開始還派邢夫人去講了一通可以獲得榮華富貴的理兒。
只是這通道理也得分人啊。在渴求當姨太太的姑娘那里自然是日思夜想地想盼來的,但在不愿意給人家當小老婆的鴛鴦那里就什么都不是了。
賈赦見邢夫人不成,還去找鴛鴦的哥嫂來勸她,威逼她。她哥嫂自然是愿意的,對于他們來說是一樁多好的“買賣”呀,哪里要管鴛鴦死活。
結果鴛鴦非但堅決不從,還冷嘲熱諷地對她嫂子說:“難怪成日間羨慕人家的丫頭做小老婆,一家子都仗著他橫行霸道的,一家子都成了小老婆了,看的眼熱了,也把我送在火坑里去。我若得臉呢,你們外頭橫行霸道,自己封就了自己的舅爺;我要是不得臉,敗了時,你們王八脖子一縮,生死由我去!”
這番控訴實際上也是她冷眼旁觀了這么久的事實,看透了這世間薄涼的世情。對于她哥哥嫂嫂這樣的人來說,在名利面前,親情算什么。
而且她也鄙視賈赦的為人,堅決拒絕做妾:“別說大老爺要我做小老婆,就是太太這會子死了,他三媒六聘的娶我去做大老婆,我也不能去?!?/b>
鴛鴦的態度是十分堅決的,以至于后來賈赦造謠誹謗鴛鴦的時候,鴛鴦鬧到賈母跟前發毒誓終身不嫁。此中心酸淚,又有幾人知?
或許連老太太被感動的也只是鴛鴦對她的一片忠心,但鴛鴦發下毒誓或許還有一些別的原因。
現在鴛鴦還沒有許配人家,可是即便她許配了人家,將來賈母一死賈赦依然可以利用他的權勢不放過鴛鴦。
鴛鴦還不如沒許配人家,省的給那家人帶來一場飛來橫禍。
只要看賈赦要“石呆子”的二十把扇子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他是除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以外絲毫不管別人的死活的。
雖然其中有賈雨村為討好賈赦作梗,但連賈璉說認為不對時,竟然還遭到賈赦毒打。連對親生兒子都尚且如此,更何況對別人?
鴛鴦這時候也幸好有個賈母還疼她些。
而且鴛鴦不愿意嫁給他,也是不想去和那些妻妾爭閑氣。
首先是她看不上賈赦的人品,其次是大老爺房里的女人實在是很多的,他對鴛鴦也不過是一時興起,得不到的就想要了。
而邢夫人作為正妻都只能整天忍氣吞聲,況且房里還有秋桐(后來賞給賈璉的)那樣的刁鉆不饒人的房里人,哪能圖個清靜生活,畢竟鴛鴦不是和她們沆瀣一氣的女孩子。
若是配個好點的小廝,雖然地位不高,但或許日子還清靜些。
還有就是鴛鴦本來就不愿意去高攀富貴人家,她只想安安心心守著自己的本分,她也受不了別人的侮辱誹謗。她一向因為自己的做人辦事是受人尊重的。
雖然說“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可是我沒那樣做,那樣想,你們憑什么把你們的想法強加于我?
大不了我發誓我誰也不嫁了。若有造化,我死在老太太之前,這樣還有個保障。若沒造化的,我也愿意跟著老太太去了。
但實際上,鴛鴦這樣一鬧,惹得老太太對本來就不得寵的長房更加心生怨氣的同時,也使得鴛鴦和長房結下了梁子。
所以,將來要真淪落到賈赦手里,更加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三.心地像真金一樣純粹,沒有雜質
鴛鴦的心是金子做的,她也只想好好服侍老太太,清清靜靜地過日子。
雖然她得到了老太太的喜愛和信任,可她就像平兒得到熙鳳信任之后一樣,從不用自己的權利去做“害他”的事情,也總是本著“利他主義”的思想的。
熙鳳說過鴛鴦這個人雖然素習是個可惡的,但她是個正經女兒。
前一句話自然不是真的厭惡,只是說鴛鴦總是潔身自好,所以有時候性情就難免倔強。就比如大老爺要收她做房里人這件事情。
熙鳳能理解她,鴛鴦也能理解熙鳳,也為她說過話。
鴛鴦說這鳳丫頭也可憐見兒的。雖然這幾年沒有在老太太,太太跟前有個錯縫兒,暗里也不知得罪了多少人。總而言之,為人是難作的:若太老實了沒有個機變,公婆又嫌太老實了,家里人也不怕,若有些機變,未免又治一經損一經。如今咱們家里更好,新出來的這些底下奴字號的奶奶們,一個個心滿意足,都不知要怎么樣才好,少有不得意,不是背地里咬舌根,就是挑三窩四的。
她也能理解熙鳳的苦衷,知道當家管事的不容易。
而且在邢夫人一開始跟她說大老爺要她這件事情時,她沒有像罵自己的嫂子那樣立馬變色,而是隱忍不發,低頭不語。以至于邢夫人懷疑:“你這么個響快人,怎么又這樣積粘起來?”
因為她分得清主次,做事心里也有個算計,知道要分清楚形勢。
只是最后這么一個從來不愿意為權勢所逼,寧可一刀抹死的人最后也是在賈母去世之后跟著殉主登太虛了。
她從此在人間再無牽掛,她受秦可卿的指引選擇了上吊自縊而死。
從此天地間又少了一個清凈好女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