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想剛上高中那會,少不更事,血氣方剛,特別熱愛三國,曾經在暑假時一周之內連讀了兩遍《三國演義》,奸雄曹操,梟雄劉備,英雄關張趙等,一生“逆天抗命”事必躬親的諸葛孔明,臨死嗟嘆“既生瑜何生亮”計謀超群的公瑾周瑜,一代奇才郭嘉、荀彧、司馬懿,武功蓋世呂布、馬超、張文遠等……這一個個鮮活的能人異士如數家珍。每每跟同學們講起來都是激動萬分,時常深陷在殺伐攻略、金戈鐵馬之中不能自拔,幻想執掌千軍萬馬,運籌帷幄,此等快意人生,縱有百死一生又夫復何求!也時常如太史慈一般喟嘆:男兒在世,當提七尺長劍,立不世之功!書生意氣揮斥方遒之熱血燃燒著對未來無盡的渴望,也堅信自己的人生會像書里的英雄人物一樣,建立豐功偉績,后世流芳。
后來上了大學,學了管理學,自以為找到了某種能快速與人“勾連”的捷徑,那時候的想法很功利,目的性很強,總想快速學一些拿來即可指導實踐的方法知識,所以讀了很多“工具性”的書籍,自然也少不了很火的三國題材,其中有一本就是《水煮三國》,當時覺得這作者太牛了,為嘛會把人和人以及人和事的關系看的這么透徹,這么一針見血,仔細研讀了幾遍,還在書上做了不少的讀書心得,讀完之后頗有醍醐灌頂的感覺,心中充滿了長劍在手,天下我有的氣勢。對三國的熱愛延續到游戲當中,從最早的街機,到后來的網游,基本我玩過的游戲當中絕大部分都跟三國有關,最為經典且讓我癡迷不已的是大型即時戰略游戲---《三國志11》系列,經常率領一支鐵騎,攻城伐地,斬將殺侯,泰山封禪,一統華夏,可令人遺憾的是這個游戲竟然是日本人做的。
再后來,畢業了,工作了,長大了,物換星移,看人看事都不一樣了,又想從另一個更客觀的角度了解三國這段歷史,試圖讓自己再從歷史的長河中搜尋些不一樣的東西,所以特地買了陳壽的《三國志》,雖然是古文,但也不算特別晦澀難懂,可惜的是已經喪失了那份對書籍苛求的心勁,偶爾讀幾頁,一直沒有很系統的完整研讀下來。
工作久了,功利浮躁不斷侵蝕著那份原本的初心,做什么事情總想得到點結果。少不更事的指點江山不在,初出茅廬的激揚文字淡退,越發發覺自己的腦袋越來越空,日漸感受到提筆忘字的無力感,喝酒唱K打游戲成了業余生活的主導,書本成了索然無味可有可無的消磨品,這段可怕的蔑視精神食糧的過程直接導致了數年的荒廢和萎靡,心靈的迷失比工作出錯更讓人沮喪和無法忍受!
然而,事情出現了轉機,有了女兒之后,在給她讀了數十套繪本之后,驀然發現,原來我想教育的并不是孩子,而是自己,于是,又重拾讀書的樂趣。其實想想,為什么要讀書呢,難道真的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也對,也不對,如果就是沖著黃金屋和顏如玉過去,反而欲速則不達,如果讀書是為了充盈已日漸空空的大腦,增加自己對新世界的認知,不斷發現自己的未知領域,提升明辨是非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強化為人處世的優秀品格修煉,這些東西或許會量變到質變,然后是水到渠成。生命如大河大江,奔騰不息,滾滾向前,但也常常焦躁不安,寂寞難耐,難得的是能靜下心來,仔細感受書中那份清香撲鼻而來。
讀書不是為了非要立馬得到點立竿見影的東西,而是要讓自己那顆物欲橫流中喧囂塵上的心平穩落地。
所以,時常也在問自己,為什么不放下手機,遠離是非的閑談扯淡,好好地讀一段文字呢?!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