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是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寫的一本小說。它主要寫了一些作者跑步時的想法和經歷。村上春樹是日本一位非常有名的作家,生于1949年。29歲才開始寫作。出版過很多著名的作品。寫作之余,熱衷翻譯英語文學、跑步、爵士樂等。其中,我最喜愛的一點就是跑步了。在我買書之前,就定下了要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寫讀書筆記。而且是一章寫一篇,最后再寫一個總的讀書筆記。我為什么要這樣做呢?我想自己分析一下原因。
在我決定學習如何寫作之前,是沒有任何“寫字”的經驗的。我幾乎從來不寫日記和作文。上學時被迫寫作文,也是背下來炒在卷子上,幾乎沒有什么改動。后來寫過幾天日記,也沒堅持多久。我曾經長時間沉迷于網絡快餐小說,通過這種方法逃避現實,也沒有刻意的去觀察研究各位大神的寫作方法。因此,我想先從學習寫閱讀筆記開始。因為好的作家或者“寫手”都會閱讀大量的書籍并記讀書筆記,這是他們積累寫作內容和學習寫作技巧很有用的一種方式。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不能保證書里的每一個內容都記得清楚,甚至讀書時的一些感想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忘。我寫讀書筆記,可以從一個比較簡單基礎的部分開始練習寫作,還可以增加我讀書的廣度和最重要的深度。但是在我想要寫讀書筆記時,卻發現完全無從下手。以前也讀過幾本名著,讀的時候也有一些感觸。但是想寫一些讀后感或讀書筆記就會發現腦袋一片空白,寫不出一個字來。除了沒有寫作經驗,難以表達之外。我想我還存在閱讀方法上的問題,沒有帶著問題去閱讀,對書的了解沒有一定的深度。即使有一些模糊的想法,也無法明確的表達出來。我是一個讀書很慢的人,如果要細心的讀,讀一本書的時間就更長了。太長的周期就起不到鍛煉寫作的效果。而且優秀的書,它的精華是很多的,閱讀時的啟發也是非常多的。以我的能力,很難一篇文章就表達出來。因此,我想一章就寫一個讀書筆記。這樣不會對我的總結能力有太高的要求,也可以更細致的提煉出書里的知識。
至于我為什么選擇《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這本書。首先從作者來看,我非常喜歡這個作者的一些觀點。作者村上春樹認為寫作不僅是“腦力勞動”,還是一種“體力勞動”。作家應該有良好的體力進行不斷的寫作,而不僅僅單靠靈感,起碼對長篇寫作是如此。作者每天早上都會進行三四個小時的寫作,這需要不斷的訓練和毅力才能做到。作者認為,除了那些天才以外,更多的作家必須靠不斷的練習,挖掘靈感才成為好作家。這在我看來,原來那高不可及的作家門檻似乎低了一點點,作家并不是完全靠天賦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對一個初學寫作的人是非常有用的,甚至可以說,它就是一本教你如何寫作的書。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作者在跑步時的一些經歷和想法,它告訴我們作者是如何開始寫作,如何開始喜歡跑步,作者是如何將跑步、游泳以及寫作聯系起來的。很多人都認為作家的身體一定的非常薄弱的,但作者不同,他是一位運動健將。作者每天至少會跑十公里以上,并且每年都會參加全程馬拉松。作者寫作的很多靈感都跑步的時候得來的,并且很擅長將跑步的技巧運用到寫作的過程中。作者跑步的歷史,實際上就是寫作的歷史。看作者的書,可以更好的學習如何寫作,更重要的是學習一種如何寫作的心態。我也是一個非常喜愛跑步的人,不過意志不堅,經常會因為一些事情耽擱幾天。我希望在學習寫作技巧的時候,也能學習村上春樹跑步時的那種毅力。
雖然我不知道有沒有別人也會用這個方法,也不知道這個方法管不管用。但我只能試一試,我畢竟不可能是那種所謂的天才。如果連堅持都做不到的話,那就更沒希望了。哪怕失敗了,起碼也能讀到一本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