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陪著高中的閨蜜參加了一個課外班學校的講座,主要講解如何看待初中和高中的學習。因為她的孩子下個月就要中考了,她非常擔心女兒的成績,不知道能否考到如意的高中。
講課的老師說了一個生動的例子:
初中學習特點:
第一節課 ?老師教和面,學生學和面
第二節課 ?老師教搟皮,學生學搟皮
第三節課 ?老師教包餃子,學生學包餃子
考試出題 ?考包餃子
高中學習特點:
第一節課 ?老師教包餃子
第二節課 ?老師教包包子
考試出題 ?考如何烙餡餅
也就是說高中的學習和初中已經有了明顯的變化,知識量大、進度快,不是初中那個節奏就能應付的了。老師還說,家長們的皺紋會在高中三年里增添很多,每個月一次的月考大排名,足以讓你的心臟上下波動不已。初中升高中的假期,建議孩子只玩一個星期,就要開始學習高中的課程,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聽完課后,我整個人都感覺不好了,似乎我只有把一個緊緊的夾板套在女兒的身上,我也跟著她一個節奏的按照老師說的去做,我的孩子才有希望考到好的高中,然后考到好的大學。想想我的女兒剛讀初一,正是讓父母操心的年齡。我不禁又一次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和糾結中。
目前最讓父母花費金錢、時間和精力的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而關于優秀的定義,也是被打上了很多的標簽和定義。比如要會琴棋書畫等各種才藝、要有相應的體育特長、要會演講會主持會寫稿、能和父母老師同學及周圍人和睦相處、各科成績穩居前茅等等!
仔細想想,這樣的孩子雖然讓人羨慕,但真不是誰家都能培養出來的。關于教育孩子的話題,常說常新,觀點不一。我所在城市的幾所公立知名學校,都是以分數為主的學校,孩子們很累,沒完沒了的課外補習,經常要和父母要錢交補習費,雖然他們的成績也許大多盡如人意,但孩子的內心真的快樂嗎?他們喜歡這樣除了學習還是學習的生活嗎?
最近孩子班級的家長在群里發布了一個視頻《鏡子》,一共三集,講述的是有問題的三個青春期的孩子,相信很多家長都看過。他們那種青春的叛逆和表現出來的暴躁、冷酷,真的讓觀眾不寒而栗。如果孩子成了這樣子,還談什么成績,能夠好好的活著就不錯了。
我不禁想起女兒的班主任霍老師在名師推介會上說過的最打動家長的一句話:“我不能保證三年以后您的孩子一定能考上一流的高中,但我會交給您一個孝順父母、有一定承受挫折能力的孩子,他(她)必定是一個大寫的人!”
我就是覺得這句話說的太好了,所以把女兒送進了本市較有爭議的一所私立學校。這所學校的老師幾乎都來自公立學校,但學校的教學理念是以塑造和提升孩子的綜合素質及品行為第一,其次才是成績。
女兒的初一生活總體是開心快樂的,她是一個不善言辭與表達的孩子。她會說喜歡所有的老師和同學,喜歡班級活動,喜歡和大家一起拍照,她的活潑程度明顯高于入學的時候。
女兒曾經一度迷戀手機和電腦,讓我煩惱痛苦不已,苦無良策只好求助老師們。在老師們的幫助下,多次和她談心上交了手機后,她的狀態慢慢開始恢復正常,心思也愿意考慮學習了。她基本是班級前十名的成績,如果肯努力,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也明白,不能操之過急,要循循善誘。
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的不僅僅是學習的分數。擁有優秀的成績固然是考核一個學生的重要方面,但是高分低能、高分無品行的孩子絕不是家長們含辛茹苦養育他(她)的目的。就像以往的那些例子,傷害父母及老師、同學的高分數的學生,體現出來的是一種人性的扭曲。還有一些孩子承受挫折能力極差,遇到困難和失敗就輕生,走極端;普遍點的是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孝順父母尊敬長輩,不能和周圍人和睦相處。
想起女兒看到我登高就讓我下來,她上去拿東西;去面包店買奶茶會記得帶給我一份;拉著我的手喜笑顏開的說著班級的有趣事情。我就會想,成績也棒,人品也棒的孩子鳳毛麟角,我寧愿女兒孝順懂事、逐漸自立,至于成績,只要她盡力了就可以了。我想盡人事、順其自然,不去強求孩子那么優秀。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我希望她快樂健康就好;希望她孝順父母,具備一個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去面對未來旅途中的風風雨雨。
也許我培養不出能去清華北大的孩子,但我希望我的孩子和家人一起平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