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個孩子有起床氣?幾個爸媽能容忍這讓人冒火的拖拉?不起床,那啥時候洗臉刷牙?那啥時候換衣服扎頭發?那啥時候吃早餐?啥時候才能出門?………
所以,火就上來了,怎么破?
先來事件回顧一下:
早上7點,鬧鐘響,我在廚房準備早餐。笑爸開始叫她起床,叫了幾次還是不起,然后就聽見她躺著喊“媽媽———媽媽———你過來———"我聽到了,回應了她,但并沒有過去,然后她開始反復哼唧“媽媽———過來———”
用叫我過去的方式拖延時間,是她的一貫作風,所以我只答應她,并且再次強調,寶貝你該起床了!媽媽在廚房做早餐。小女孩不理會,本著不屈不撓的品質,一直賴著床上。這下好了,超出了笑爸的忍耐極限,于是他開始飆高音了:“還不起?還不起我要動粗了,一會要遲到了有意思嗎?……”在他爸的價值觀里,最看不慣這拖拖拉拉的樣子,戰火馬上要燃燒……
我知道不對勁了,趕緊從廚房出來。有朋友說了,一個唱紅臉,一個唱黑臉,挺好的。錯,這不是最好的模式。去指責孩子,火上澆油?這也不是最好的模式。
對,冷靜。我跟笑爸強調:第一,你罵她或者打她,目的是什么?是為了讓她哭,還是為了解決問題?第二,現在是她要上學,不是你要上學,你為什么要搞得比她還緊張?第三,遲到會怎么樣?老師會懲罰誰?是你嗎?第四,如果5分鐘之后不來吃早餐,就會遲到。
好,說完這些就夠了。笑爸也不再說話了。再過一會,小女孩進去洗手間了,我過去看她,衣服褲子鞋子都換好了,甚至連頭發都自己扎好了(是的,她會扎簡單的馬尾)。然后她開始刷牙,我跟她說,寶貝,你動作很快嘛,連頭發都已經扎好了,好厲害!她不說話,擠她的牙膏。停頓了一會,我又說,笑笑,你看,你給我貼的這個紋身要掉了,我要把她洗掉了哦。她馬上回話了,“那好吧,下午回來我再幫你貼一個吧。”我笑著答應了,由此看來,沒有太多情緒了。自省能力強的孩子真是不能硬碰硬啊……然后她也很快吃完早餐了。我拍照的早餐里,一份餛飩一份酸奶,笑爸說我弄虛作假,因為她女兒根本沒有喝酸奶,我無語,是他女兒自己不喝的好吧……兇的時候那么兇,但什么都又想著她……
臨出門了,小女孩又回過頭來叮囑我:“媽媽,柜子上的這包糖你別吃啊,這是朱時玉的(她朋友)!”
小妮子,你媽有那么嘴饞嗎,哼!
總結:不驕縱不強制,6歲的孩子已經有很強的理解能力,行為和結果已經可以產生一定的關聯,承擔事情的責任感就要適時建立和加強。我只負責告訴你,還有多長時間,如果遲到會有什么后果,另外上學這是誰的事?她會去思考和衡量。另外,說話有一定的停頓,給她一些思考的時間,不要叨叨叨不停的說。假如時間允許的話,爸爸媽媽也可以去抱抱她,也許她只是想撒撒嬌。但是原諒我,我今天也起的晚,做早餐有點匆忙。沒有人天生就會當父母,我們都是在學習,在摸索,或許你們比我做的更好。
ps:還有的媽媽會說,寶寶雖然按你的要求做了,但是一直有情緒,或者只是迫于壓力,把情緒掩飾起來,其實是沒有得到真正的宣泄。是的,笑笑以前也是個很敏感,很情緒化的孩子,有時候會生很久的氣。后來我們逐漸會溝通到情緒的問題,讓她覺得有這樣的情緒也是正常的,然后我們再來處理情緒的問題,接受自己的情緒,好的或者不好的,并且告訴她,我們大人也是一樣的。在同理心的基礎上,溝通時盡量不要讓孩子覺得你在命令她,用平等的身份去對話,盡量找她敢興趣的問題,比如她給我貼的這個丑丑的紋身,哈哈哈哈哈
寫下來,只是為了記錄。后來小葵媽媽跟我說,在校門口遇到笑笑了,她們還打了招呼,我說,是的,出門的時候已經沒有情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