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上書頁的那一刻,心中涌現千言萬語卻無法言說,仙劍于我,不只是一段故事,一場游戲,而是一份最美好的回憶。
從《仙劍奇俠傳一》到如今《仙劍奇俠傳五》,期間多少外傳,前傳,多少個日日夜夜守在電腦前,一遍一遍伴隨著戲中人物經歷他命定的人生軌跡,一同哭一同笑,一起瘋一起狂。
《仙劍前傳》,講述的是《仙劍奇俠傳三》當中的那段戰國的回夢仙游,那場夢令人驚艷,同樣也令人難以忘懷。
那時,還沒有李逍遙,那一年,魔劍也還未誕生,重樓還在到處找人決斗,景天的前世還在姜國做著太子。
這是一場失落于千年前的故事。
一、葵花向陽
龍葵、龍陽,名字取“葵花向陽”之意。
猶記得游戲當中那一場令人驚艷的夢,龍陽的誓死守衛,龍葵的生死相隨,兩人由心而出的來生再見,將是何時?來生是否還記得曾有一人,你愿舍棄一切、擔負一切,只為她安然喜樂?
比起游戲當中一瞬即逝的夢境,《仙劍前傳》當中的龍陽性格更為的鮮明,更加的有血有肉,為家,為國,為心中珍愛之人,多少難言的辛酸?
那個驚拍桌案,說著:“若換做小葵在楊國,我斷不會讓一兵一卒越過長巖關”
那個用手指點化著酒,勾畫著姜國的輿圖形狀,飽含深情道:“這是我姜國的大好河山!”
那個酒醉后,喃喃說著:“我不要你殉劍,更不要你祭旗,我要你也····好好活著····”
那個身肩千鈞擔,勉力對抗天命的男子,那個誓死也守衛姜國的男子,那個最終和魔劍一起永遠沉睡于漪湖之中的男子。
那個小葵口中最敬愛的哥哥。
龍葵,從游戲之時便愛著這個外柔內剛,無比倔強的女子。
《仙劍前傳》沒有正面寫龍葵殉劍,只是一件她最愛的水藍色披帛,于空中翻飛,糾纏,挽留。每次看到那個倔強的女子只身赴死,心里便忍不住的淚流千行。
世間有著太多無奈,縱你是王孫公主,又如何?縱你坐擁千里江山,又如何?守不住心中所愛,再多權勢,不過枉然。
猶記得小葵心若死灰說的那句:“若國破,便沒了家,若家散了,留我孤零零在這世上又有何意趣?”
何為國?何為家?何為君?何為臣?
二、人生若只如初見
這個故事,開始于一場祭祀,一個單純無垢的姑娘,一場再簡單不過的河神祭,一切從這里開始,這幅傳奇的繪卷慢慢的拉開,向我們展示它瑰麗的風采。
作者是一個很會講故事的人,世間之人都愛聽故事,也愛講故事,但是能將故事說的如此引人入勝的又有幾人?
仙劍的故事里從來都不缺乏情,以情為引,從而繪出這幅綺麗的的畫卷。而《仙劍前傳》當中自是有情,小葵對童率的一見鐘情,晏薇與黎啟臣的日久生情。
晏薇與黎啟臣,一個是身份尊貴的公主,一個不過是被國主玩弄于掌心的棋子;一個被送往姜國作為和親的工具,一個遠赴姜國刺殺名匠。再見,已是經年之后,她身邊已是有著他人的孩子,而他終是能鼓足勇氣抓住她的手,許下今生今世的諾言。
人生若只如初見,是不是便沒有這許多傷,是不是便不用費去這些療傷的時日,能幸福安穩的過一輩子?
惟愿,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三、國破山河在
《仙劍前傳》最后一章,寥寥數語,結束了這場戰亂。
“楊宣公三十三年,春二月,伐姜。秋九月,滅姜。”
草草幾字,寥寥數語,姜國便已成為歷史,只待歲月翻開另一本史冊。
國主希冀千秋后世,拓展疆土,于亂世中,一統天下,何錯之有?
百姓所求不過三餐溫飽,一覺安穩天明,何錯之有?
臣下各為其主,忠其君,行其事,何錯之有?
所有人都沒錯,但是又好像所有人都錯了,這些,誰能分辨呢?
亂世之中,人如草芥,朝不保夕,此書最震撼的一幕,于我而言,該是那群如花嬌艷的宮婢,一個一個的投入湖水當中,義無反顧的赴死。這些宮中最卑微的婢女,在國破之時,唯有這樣保住自己清白之軀。
孰為惡?孰為善?又有何人是該死之人?
雖說一直有點不待見晏薇,但是確不的不無比贊同她的一句話“若有一線生機,就不要死”。
死,便什么都沒有了,談何其他?
國之興亡,在后世不若過眼云煙,山仍在,水自流,一代一代的人們,仍舊在這里,繁衍,生息,千年萬年,循環不息~~~~~
Ps:每次看完一個故事,總是很長時間難以離境,故事雖然到這,戛然而止,但是情不止,獻上這份算不上書評的文字,聊以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