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老鐵們,最近網劇應該被天下霸唱霸屏了吧,兩部鬼吹燈,一部河神,原著粉簡直欲罷不能,但是劇一出來了,比較也就出來了,《鬼吹燈之牧野詭事》豆瓣評分2.7,《鬼吹燈之黃皮子墳》豆瓣評分5.7,《河神》豆瓣評分7.9,
同樣是天下霸唱寫的,怎么差距這么大?今天小編就來說說《河神》為啥單方面吊打鬼吹燈。
首先畫面感那是一絕啊,鋪面而來的民國氣息。
第一集的拜河大典,白+紅+黑+青+藍的色調反倒襯托出祭祀的神秘,高端大氣上檔次
男主郭德友和男二丁卯的第一次相遇(別誤會哈,這是英雄救英雄)但是感覺構圖莫名的和諧
由于好的鏡頭畫面太多,小編就不一一列舉了哈,但是剛看第一集的時候,那個小孩兒的畫面揮之不去,有點兒被嚇到。言歸正傳,這部劇畫面制作精良,看起來很舒服,符合該劇的探案奇詭的風格,配樂也十分到位,詭異感十足??梢哉f這一點和鬼吹燈不相上下。
第二,這部劇改編的恰到好處,即結合了原著,又賦予了該劇獨特的風格。首先主角郭德友在書中本來是個四十多歲的糙漢子,淳樸中又顯正義,煙火氣十足,而在劇中是個二十幾歲的小鮮肉,扎個小辮,水上功夫了得,水下撈尸,水上斷案,痞帥痞帥的,既保留著原著中人物性格特點,又照顧了觀劇者的感受,這一點我給編劇一個贊。
再說民俗文化的滲透,本身該書中有大量的天津的民俗描寫,什么栓娃娃的習俗呀還有哪條街的來歷啊哪家的糕點好吃啊…… 寫的都十分精彩,讓人感覺好像真走進了天津衛似的,但是改編么,就要有舍有得,該劇保留的部分有種神來之筆的感覺,例如每集的劇情回顧都是由說書人口述,令觀眾感覺好像在茶館聽書,又親眼看見了故事的發展,代入感強啊,妙得很。
其他方面也改的不錯,比如在河中死的人的尸體叫“漂子”、祭河大典、點煙辨怨、河底尋尸、言談中的吃食兒……既使原著的滋味沒丟,又加了一些新的佐料,就好比一道菜,你說食客能不喜歡,觀眾能不愛看嘛!
最后,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劇情好,既節奏快,又引發了觀眾的好奇心,本來這部劇就是探案風格的劇,一個懸念接著一個懸念,一個案子套著另一個案子,因帶來果,果又引發因,案情驚險刺激,再加上大膽有料的畫面,我就不信你不說好,這就比隔壁的《鬼吹燈之黃皮子墳》好太多,一個探墓,一個探案,《河神》第一集就出現“漂子”開始各種找兇手,而《鬼吹燈之黃皮子墳》磨磨唧唧六集還沒進入主題,你說觀眾能有耐心嘛!
以《河神》第一二集為例,第一集漕運商會少爺丁卯與其父慪氣落入河中恰得小河神郭德友相救,拜河大典發現沉尸兩具,其中一具便是丁卯之父,由于各種原因丁卯認定郭德友是兇手,老河神點煙辨尸故弄玄虛沒了下文,小河神潛入商會尋找真相。 第二集 丁卯發現郭德友,小河神被小神婆所救,后日探警察局,夜探龍王廟,丁卯欲拜老河神為師。
這節奏多帶感,每一集的信息量都巨大,劇情發展的同時也引起了觀眾的好奇心,這是什么,這就是看點啊!你說評分能不高嘛!
同時《河神》還有一點占優勢,這部劇的原著雖說都是天下霸唱寫的,但是《河神》的知名度沒有《鬼吹燈》系列高,所以期待也就不同,相比于《鬼吹燈之黃皮子墳》,《河神》面臨的改編壓力和翻拍壓力都不是很高,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更容易出現佳作,再加上《尋龍訣》的制作班底和演技精湛的小花,《河神》真的稱的上是良心之作。
不造你是不是也是這么想,歡迎留言哦!
文/ 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