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克里希那穆提《生命之書》-9. ?學習需要一顆安靜的心

2015.11.15

這是最后一點樹葉了,是因為離地面近又有濕潤的水塘滋養著,生命力比較頑強吧。外面基本恢復了平靜,每天出去看看,聽聽,呼吸下新鮮空氣,或許會成為習慣,但靜坐就不再繼續。有人說冬天空氣會更佳,但我決定不冒險感冒和得關節炎,轉入溫室讀書和聆聽內心。最終還是要聆聽內心,拘泥形式反而會忽略本真。

老爸來電話表示擔心了。他們應該不是擔心我這么大人不懂冷暖,而是擔心我走火入魔,得了魔癥,當然什么都不知道的了。我想他們是沒有仔細讀我的筆記,粗粗一看也許會嚇著人,這到底是怎么啦?

有兩種人讀這類書是會有問題的,這兩種人可能占了很大的比重。一是身體病了,二是精神受到打擊,他們想找尋某種解脫。我們之前就說過,企圖,欲望,恐懼,焦慮等都屬于心理屏障,阻礙了真正的學習,或者也有可能走火入魔。我沒病沒災的,一個健康的人用一種健康的方式讀一本健康的書,會有什么問題?

我確實不是泛泛地讀,要說"認真"吧,這個詞聽上去有點可怕,容易和"較真"混搭。其實我也不知道我會讀到什么學到什么,后面的內容是不是還會讓我興致不減,一切都是未知,沒有具體目標。那為什么要讀呢?不知道,只能說緣分使然。

今天讀到這段話,我覺得很有道理:

"若想為自己發現一些新的東西,就不能背負著老舊的包袱,尤其是知識------別人的知識無論多么偉大,都不屬于你。"

"我們最大的困難就是頭腦的活動已經變得過于重要,它不斷地阻礙我們看到嶄新的事物,使我們無法看見與己知同時發生的另一個東西。"

這就相當于,有些武功只能教給沒有任何功夫的處子,練過功的人反而難以學會。倒不是說原有的知識不重要,但往往會阻礙你發現新的東西,因為你很可能把原有的知識當作宇宙規律,而實際上只是一點點皮毛。

人在掌握一定的知識后,很容易固步自封。有自以為是或者懶惰的因素,另一個原因我覺得,是人類用知識謀生而產生的一種自我保護。絕大多數人不會相信眼睛看不見的東西,殊不知眼睛是很有局限性的。頭腦的活動本來是產生靈感的,但是被原有的知識充滿后,再怎么動恐怕都是機械的教條的了。

中國文化中也有虛心一說。你必須要空出一塊地方才能吸收新的東西,這是再形象不過的了。如果你也能摒棄充斥在心中的固有的認知,你也會懂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