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人口紅利沒有 新的紅利產生(厲以寧)

工業化社會,勞動力來自于農村。鴉片戰爭后,外資進入,中國第一批勞動力產生于南方幾省。當時沒有城鄉二元支付,落在上海就成為上海人。但是勞動力主要是重體力勞動,隨著縫紉機的發明,連帶解決了女性的就業。縫紉機降價以后,家家戶戶有了縫紉機,婦女不用在工廠里工作,承包制也就出來了。

城鄉二元化從五十年代后期出現,到現在也沒有完全解決,經濟向好,但是農村人融入不了城市生活。但是勞動力出現短缺之后,就出現了怎么把有質量的技工留在本地的問題。

目前巨大的變化是土地確權和土地流轉。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大幅度下降。

1 種田好好重,家庭農場有了。

2 打工,轉租給其他人。

3 宅基地確權,蓋起高層,轉租給外地人增加收入。

于是農村好轉,出現了城歸。 ?城歸是反哺給農村的新鮮血液。

城鄉一元化在快速推進。

中國經濟有待觀察,但是消費觀念在在變,投資模式會變,就業形勢會變。自由職業越來越多。

創新是重要的,信息是關鍵的,

重在創意,與銀行搞好關系,

關鍵是思路要改變,改變了思路就成功了。

總之,中國的人力資本革命又出現轉移,城市向農村的轉移。


這種轉移似乎也不過是被動的一種轉移,相當于先富起來帶動后富,與城市的關系似乎還不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