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人給我留言,吐槽自己工作的種種弊端,然后表示思來想去,還是覺得公務員最好。聽多了之后,我都不知道該如何回復了。不過從這些留言中,我也發現了一個現狀:原來現在各行各業都生活在水生火熱中啊。程序員加班寫代碼寫到想死,銷售打電話打到想吐,設計師改圖紙被客戶虐到想哭... ...看得出來,所有人都很不容易。當然,公務員也一樣。翻一翻我公眾號每篇文章的留言板,就能大致了解情況了。
每次別人問我如何看待公務員這份職業時,我都是這么回復的:穩定、低薪、光鮮、枯燥,一份普通工作而已,不要貶低,但也別神化。有些人會疑惑,每年上百萬人要進來的職業都這樣了,這世上還有好工作嗎?答案很明確:當然有啊,名字就叫“別人家的工作”。可以看看朋友圈里的那些“成功人士”,有的出席各種高大上的場合,有的成天全地球各種飛,都很光鮮亮麗啊。當然,實際上他們也是很苦逼的。出席高大上場合的,可能回家要通宵寫稿;全球各種飛的,可能常常被客戶罵得狗血淋頭。
現在我也發現一個現象,中國的職場都是類似的。無論是體制內還是體制外,遇到的問題都差不多。無論是職業性質、工作收入,還是工作環境、人際關系等等,也都大同小異。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完美職業”,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身處一個溫馨自由的大環境中,擁有充足的休息時間,還拿著豐厚的薪水??蛇@樣的工作,現實中有嗎?也許有吧,但肯定跟絕大多數人無關。原因就是現在社會的生產力,還遠未達到人人都可以躺著賺錢享受的程度。
也許未來人工智能發達了,可能真的會出現我們心中夢幻般的工作。當然,那時候賺很多錢也沒意義了。這不是我說的,高曉松同志最新一期節目里說的。
現在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大多數工作都難以令所有人滿意,也不能讓多數人開心。因為工作的本質,就是壓榨一個人的價值。在壓榨的過程中,人如果還能感受到快樂,那除了“真愛”外,剩下的就是受虐狂了。“真愛”是什么?“真愛”就像鬼一樣,誰都聽過,但誰都沒見過。
從工作中找到快樂,是一條死路,這是由工作的屬性所決定的。有些人由于工作不開心,就會選擇辭職、跳槽,這其實也只是從一個坑跳到另一個坑而已,用短期的新鮮感來沖淡掩蓋工作本身的枯燥,本質上也是一種逃避。跳槽的正確姿勢,絕對不是僅僅基于對工作的厭惡,而是通過利弊的權衡,選擇一個更有價值的平臺。就是說都是受虐,那就去工資高一點的地方吧。如果試圖通過換工作來得到快樂,時間一長就會發現,不是工作不適合自己,而是自己不適合工作。
說到跳槽,想起了前段時間很火的公務員辭職信。我發現一個好玩的現象,公務員的辭職信,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也是一個炒作的最佳選題。百度搜一下公務員辭職信,這幾年在網上火起來的,不少于20封。這種信就是這樣的,每隔一段時間冒出來,在網上引起一段爭論,然后迅速銷聲匿跡。等大家都平靜了之后,過一陣子又會冒出來。如此循環反復,富有規律。至于發辭職信的那個人,今后的工作生活會怎么樣?一般就沒人去管了。
其他行業的辭職信是不會有這么大殺傷力的,但體制內的,特別是公務員的辭職信,就特別容易引起關注。很多人會認為,“這么好的職業,你居然不要了?”“這么牛的工作,你居然不干了?”??蓪δ俏晦o職的當事人而言,他選擇辭職,其實只是最無奈的解脫而已。
好,不說這個辭職信了。公務員辭職,多大點事兒嘛,以后大家會習慣的。下面再說回工作能不能讓人開心這個話題。工作由于其特殊屬性,不能給人帶來快樂,換工作也沒用,只要身處職場,就會遇到共性的問題。
有的人說,現在有這么多職場生存法則,把這些都學會了,能讓我們開心嗎?答案很明確:不可能。遵從這些職業法則,其實就是一個適應的過程,而越適應就會越痛苦。當然,從工作實效的角度講,學習這些是有用的。但從個人情緒角度看,這些東西就幫不了我們了。我們可以通過種種手段,來處理好工作中的人際關系,來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卻很難通過這些方法來改變自己對工作的態度。
有些人說,那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工作就能開心了吧。答案也很明確:很難。一方面,一旦興趣成為職業,必然會失去興趣本身的魅力。最簡單的例子,就是那些游戲職業玩家。別看他們天天打游戲,其實早就打得想吐了。另一方面,絕大多數興趣,也根本無法轉換成職業。比如有些人就是喜歡睡覺,難道真的去做酒店的試睡師嗎;喜歡喝酒,就真的去做品酒師嗎?
很多人會問,那工作不開心,到底怎么辦?答案很簡單,工作本來就是不開心的,關鍵要扭轉對待工作的態度,要把它當成一個工具來看待。這個工具有三點作用:學習、拓展人脈、賺錢。當然,可能還有其他選項,但絕對沒有快樂這個選項。只要能滿足這三點,這個“工具”就是有價值的,只是價值有高低之分,不同階段有不同階段的側重點而已。
應該如何利用這個工具呢?八個字:“職場如戲,全靠演技”。職場就是舞臺,最好的職業道德,就是展現出高超的演技。要知道,空姐對你微笑,不是真的喜歡你;客服對你和藹,不是真的欣賞你,這些都只是職業需要。戴上面具并非虛偽,只是因為身處其位,只是一種職業表現。
在這個大舞臺,每個人都要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不出格、不越位。過程中,演得越到位、演得越逼真,往往就越有收獲。當然,如果你能在某時某刻享受到表演的快樂,那也許是這個“工具”唯一的笑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