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似乎掀起了一股理財熱。很多原來不怎么關注理財的的朋友。也開始玩起了理財產品來,不過,對于那些向來是朝九晚五的職場人士來說,每天的工作,都足以讓他們暈頭轉向了。從來沒有接觸過理財的他們,想買點理財產品來保值嘛,又是左右為難起來。因為,網上的各種信息之多,足可以讓他們在還沒開始前,就直接瘋掉。
那么,小弟黑熊不才,再次獻丑了。分享一下,我認為在理財入門之前,必須知道幾點知識點(哈哈,有點像是大學考試,需要在考前劃劃重點嘛。)
1.“無風險利率”到底是神馬
關于這個“無風險利率”,大家應該沒少聽吧!但凡打開一個財經節目亦或是財經新聞,不論是談及股票、債券、基金、外匯、黃金、期貨。里面的專家或財經評論員都會時不時說“對比這個無風險利率,現在XXX的收益還不錯,balabala”聽得我們屏幕前的吃瓜群眾,那是一愣一愣的,似乎懂了,又似乎沒懂。咋一聽,覺得挺有道理的。轉個頭,回來想想?!癟MD,那個人到底在說啥!老子根本沒聽明白~”
其實,不論是理財市場、投資市場還是國家宏觀經濟,那種磚家口中的“無風險利率”一般所指的是短期國債的利率。因為債券市場是決定利率的主要場所。而以國家為主體發行的債券。是相對于其他所有發行的主體來說,它最安全的。(畢竟國家違(dao)約(tai)的風險極小,不是每個國家都是希臘!動不動就主權危機)所以,市場上一般把國家發行的債券利率,認為是“無風險利率”。而目前,我們國家的3年期國債利率在4%左右。所以啦,下次聽到這個詞匯的時候,無須再次懵逼啦。
2.高風險,高收益?錯
近年來,網貸平臺的野蠻生長,誠然讓世界看到了中國人民理財的熱情。只要給收益高,只要平臺的口號是“保本保息”,只要第一次投資拿回了本金。就會腎上腺素爆表,管他三七二十一,就算是羊毛也要薅一薅。問他們“不怕風險嗎?”,基本統一是回答就是“高風險、高收益嘛”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一種觀點。如果,你是想要學習理財的小白,一開始就吸收了這類胡說八道的話。那么,財你也別理了。多半是后面,直接理到財都沒有。
稍微留一點心的朋友就會發現。市場上那些打著年化收益率20%、30%、甚至50%收益率的公司。多半是沒做兩年,就倒閉跑路了的。而倒閉跑路的結果,就是投資者血本無歸。你們想想,你冒著可能100%的虧損,去賺20%或30%的收益。這種風險收益比,還不如去玩廣受吐槽的中國股市。最起碼不會100%虧損嘛。你說是嗎?
所以,在購買各種理財產品之前,務必要弄清楚,你買的是什么東西。是固定收益類的產品、還是預期收益類的產品,還是金融衍生產品。如果不弄清楚這些最基本的東西。光靠嘴里喊著“高風險、高收益”的口號往前沖??赡苓€沒賺到錢,就已經陣亡了。
3.別掉進了流動性陷阱
這一點,喜歡網購童鞋應該體會最深。原本放在余額寶里面,打算是賺一些高于銀行活期利率的收益。誰知道,還沒放幾天。看到某家店鋪打折。哎呀媽呀,直接把錢貢獻給了偉大的阿里王國。這就是,理財小白們在攢錢時期最容易犯的傻。一心想著,買一些流動性又好,收益又比較高的理財產品。誰知道.......最終輸給了那雙“管不住”的手!
所以呢,在理財之中,事前規劃好使用資金的周期。能放定期的,就別放活期。不然,最后你會發現,流動性太好,以至于直接流走了。
好了,今天就先分享到這里。希望,打算理財或是已經在理財路上的小伙伴,多多錢生錢哈。小弟黑熊學識有限,歡迎拍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