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為治療師如何獲得信心
1、做好準備工作,包括超越課程,如觀摩評估和治療性會談;大量閱讀認知行為療法領域的書籍;尋求可以讓你使用認知行為療法對心理問題進行概念化和治療的體驗。
二、理解認知行為治療的過程以及如何使其有效
具體來說,我們與來訪的工作遵循五個步驟:
(1)、向來訪者介紹評估和治療過程
(2)、進行評估,確定治療的焦點問題
(3)、制定治療計劃
(4)、實施治療
(5)、在何事的時機結束治療
認知行為療法,強調的是有問題的信念和行為在心理問題的發展中如何起作用,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問題的維持上如何起作用。
熟悉認知行為療法的這些模型,并用它們作為評估和治療的框架,可以是治療過程游刃有余。
兩個關鍵技術:
1、建立和保持治療聯盟
認知行為治療給了我們希望,指出這些失調的信念和行為可以通過“再學習而改變”,并且可以學習到更加有效的思維和行為方式。
羅杰斯把
共情:從來訪者的角度理解他們的世界的能力、
真誠、言行和想法、感覺一致、
熱情:關心來訪者,以尊重的態度治療來訪者
作為一名合格的治療師的基本素質。
羅杰斯還鼓勵無條件接納的立場,在無條件積極關注之下,來訪者被完整的接納。
2、個案概念化
個案概念化從根本上講是一種工作假設,即如何以認知行為治療的模型來理解來訪者的具體問題。
個案概念化的過程就好像是一個拼圖游戲——各個部分必須在邏輯上相互嵌合。
個案概念化也是一個合作的過程。
3、留意潛在的困難。
4、有效利用督導。
三、準備接診來訪者
簡而言之,熟能生巧。
建立一個良好的知識和技能框架是著手臨床工作的基礎。
1、做好情緒上的準備
有兩種策略可以有效的減輕這種不安全感——
一種用在街鎮前的準備時間內,
一種用在實際的接診過程中。
合理的方法是告訴自己:我的目標是引導來訪者采用認知行為的方法去理解和治療一個特殊的問題。我愿意教給我的來訪者認知行為療法的技術,因為這些技術對治療他特殊的問題是有效的。
2、理解認知行為療法背后的理論
由認知療法和行為療法整合而來。
四、認知-行為整合:超越“黑匣子”
1)、第一個技術是認知重建,即確認和改變失調的想法。
經驗決定觀念,觀念決定情緒,情緒決定行為。
2)、經驗經過比較才有意義。比較的過程就是學習的構成,通俗的說就是見世面。
3)、同一個事情,可以有不同的解釋。一個簡單的場景也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解釋。
精神分析的解釋和認知行為療法的解釋就是不同的。
4)、認知重組:知覺重組改變認知。大猩猩踩著箱子摘香蕉。
1、準備做評估
評估過程主要有兩個目標:
第一,根據DSM5做出診斷。
第二,形成個案概念化。
(1)、診斷性評估
要根據DSM系統做出正確的診斷,最好的辦法是采用半結構化的臨床訪談。適當的準備工作包括:清楚地了解這種訪談方式是什么,學會如何提問,熟悉執行的規則(例如,向來訪者說明概念的具體定義,遵守時間限制),知道如何將訪談從一個階段推向另一個階段。
我們認為,學習評估最好的方式之一是觀看一個有經驗的治療師如何對不同的來訪者進行評估,然后在有經驗的治療師的指導下,自己進行一些評估實踐。
(2)、個案概念化評估
2、準備進行認知行為治療
真正學會認知行為療法的最方法是直接進行認知行為治療。
因此,置身其中是你最好的學習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