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奧斯卡,有個梗終于結束了:李奧納多·迪卡普里奧終于拿到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還是張愛玲說得好:出名要趁早。想當年,《泰坦尼克》橫掃全世界,不僅憑一己之力將圣誕檔打造為僅次于暑期檔的票房強檔,還順帶捧紅了小李子和肥溫這對金童玉女。憑借這部現象級電影,常人艱不可攀的星途,在他們面前恍如康莊大道。雪片一般的劇本和邀約飛往經紀人手中,他們要做的只有一個:選擇——是當一個光芒萬丈的全民偶像、票房炸彈,還是當一個備受業內肯定、垂名影史的演員?
且不論他們心中有過什么樣的狂喜和思考,他們最終踏上了同一條道路:拒絕偶像,當演員。凱特·溫斯萊特的選擇更讓人容易理解,畢竟她是英國演莎劇出身,還和著名文藝導演薩姆·門德斯有一段羅曼史。這一路,她也走得順順當當,早在2009年就拿到了第一座奧斯卡影后小金人。但李奧納多·迪卡普里奧在被學院承認的道路上走得分外坎坷,多次題名落空,現場總是被捕捉到掩飾不了的失落表情,以至于他成了一個梗:小李子拿到小金人了嗎?
可以說,這個梗蓋過了《荒野獵人》電影本身,蓋過了影片無限風光的攝影,蓋過了導演岡薩雷斯·伊納里多連莊奧斯卡最佳導演的風頭,甚至小李子拿到沒拿到小金人都不重要。它成了一個網絡文化現象,每個人無論看沒看過《荒野獵人》、關不關心奧斯卡都可以一起討論。就像你在陸家嘴電梯里偶遇無趣的同事、在三里屯的酒吧撩撥新認識的妹子,想打破生人尷尬的話題,就可以問一句「吃了嗎?」「天氣不錯啊」「小李子又沒拿到奧斯卡哈」。
想成為一個梗,普遍的知名度是基本條件:恰好,《泰坦尼克》之后的小李子與生俱來。《荒野獵人》選中他擔任男主角的那天,就注定了它將自帶話題和光環,節省一大筆的宣傳費。弊端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沒有人關心這是一個什么故事,大家唯一關心的就是小李子胡子怎么這么長了?小李子被母熊強奸了,真慘!小李子今次拿不到小金人天誅地滅。真正去看電影,被荒野的故事和攝影所震撼,沒幾個。
回到電影本身。在那廣袤的雪景背景下,影片徐徐展開了一個關于文明與野蠻、復仇和救贖的故事。18世紀,來自歐洲的殖民者登上了北美大陸,帶來了槍炮、細菌和鋼鐵。北美的原住民張開雙臂歡迎他們,換來的卻是殘忍的屠戮。北美的殖民史和美國的西進史就是印第安人被屠戮的歷史。盡管影片無力也無意展示這一悲愴的歷史畫卷,但通過小李子飾演的獵人休·格拉斯的復仇故事,從側面展示了拓荒時期白人和印第安人之間你死我活的矛盾。白人貪婪的欲望熊熊燃燒,在大片白雪皚皚的背景下,獵人休·格拉斯的求生渴望顯得多么渺小。兩個半小時下來,影片給人的震撼發人深省。
但《荒野獵人》還是贏了。作為一部中小成本的文藝商業片,它輕易獲得了巨大曝光量,制片人的錢至少回來了,編導自然也名利雙收。一眾看客即使有90%不進入電影院,但由于基數巨大,也能忽悠不少觀眾的。何況看客們還得到了娛樂,微博紅人獲得了轉發和關注,簡直一場多贏的鬧劇。
有輸家嗎?當然有。輸家就是剛剛拿到了小金人的小李子。不可否認他確實有進步,很努力,但他的演技依然沒有得到突破。他一直表演的就是他自己,有點包袱,有點癲狂,過于平面,沒有深度。他拿到了影帝,那又怎么樣?說不定小金人的光芒會讓他對自己的演技產生誤解。因為將來的影史課本上,他依然沒法多占一行字,更別說跟偶像羅伯特·德尼羅相提并論了。小李子,作為一個梗的主角,可能是今年奧斯卡的最大輸家。
給《世界電影畫刊》。